福鼎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邻近区域的别样称呼

发布时间:2025-11-03 03:34:53 来源:原创内容

福鼎大学城边上有几栋楼,在学生们的闲聊里有个特别的叫法——炮楼。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你可能也会像我当初一样愣一下,然后不由自主地笑出来。这名字起得,真是既直白又传神。

说起来,这个称呼在同学们中间流传好些年了。我刚入学那会儿,听到舍友说起“晚上去炮楼那边吃饭”,还纳闷是不是听错了。后来才明白,他们说的就是学校后门那几栋紧挨着的居民楼。楼不算新,但位置特别好,正对着大学城的侧门,一楼全是各种小店,二楼往上则住着不少租房子的学生。

为什么偏偏叫“炮楼”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是“炮楼”这个叫法?我问过几个学长,得到的说法五花八门。最普遍的一种是,那几栋楼挨得特别近,窗户对窗户,从远处看就像抗战电影里的炮楼。另一种说法就更生活化了——住在里面的男生们经常在阳台上“放炮”,不是真放炮,是指抽烟、半夜聊天地闹出动静。久而久之,这个有点戏谑的称呼就传开了。

其实在大学城周边,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称呼还真不少。就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暗语”,这些称呼只在特定的圈子里流通,外人听了云里雾里,但本地人一听就懂。比如说,学生们把后街那片小吃区叫“堕落街”,把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叫“背书林”。这些名字没什么官方依据,却特别生动,带着学生们特有的幽默感。

我有个同学就住在“炮楼”里,去找他玩过几次。那儿的房间不大,但胜在方便,下楼就是奶茶店、打印店和网吧。阳台确实如传闻中所说,和对面的楼离得特别近,站在这边都能看清对面桌上摆的什么书。晚上尤其热闹,各个窗户亮着灯,能听到练琴声、游戏声,还有背单词的声音,混在一起,成了大学城独特的夜曲。

这些别样的称呼啊,就像给地方贴上了专属标签。它们不只是个名字,更承载着学生们的集体记忆和共同体验。当你说起“炮楼”,听的人如果是本校学生,马上会心一笑;要是外人,就得解释老半天。这种微妙的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个只有自己人才懂的秘密。

有时候想想,这些民间叫法比官方路名生动多了。市政地图上标注的是“学府路13-15号”,但在学生们口中,它就是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炮楼”。这两个名字指向同一个地方,却仿佛在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

现在每次路过那片区域,看到阳台上晾着的校服,楼下等外卖的学生,还有那些亮到深夜的灯光,我都会想,也许很多年后,当这些学生各奔东西,他们最怀念的,不是教室也不是图书馆,而是这些有着奇怪名字的地方,和在这里度过的,有些混乱却无比真实的青春时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