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100米内学生约,常宁百米附近学子邀
这两天朋友圈里有个挺火的话题——常宁100米内学生约。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时,我正咬着吸管喝奶茶,差点被珍珠呛到。常宁百米附近学子邀?这不就是咱们小时候扯着嗓子在楼道里喊“下楼玩”的升级版嘛!
记得我们那会儿,约同学写作业得专门跑到对方家楼下,双手拢成喇叭状仰头大喊。现在手机一响,百米内的同学立马能凑成学习小组。上周叁晚上,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常宁新区那家24小时书店里,五个穿校服的学生围着大桌子,课本练习册铺得满满当当。有个男生握着笔敲额头:“这道叁角函数题简直反人类!”斜对角的女生噗嗤笑了:“我刚解出来,你看这个辅助线...”她顺手把草稿纸推过去,周围几个脑袋立刻凑到一起。
百米内的温度
其实常宁100米内学生约最打动我的,是那种随时能碰面的踏实感。你说现在谁还不会视频通话啊?可冷冰冰的屏幕到底比不上面对面推过去的一块巧克力,比不上抢同桌英语笔记时不小心碰到的胳膊肘。上次路过社区广场,看见几个学生坐在花坛边,膝盖上摊着物理笔记,边啃饭团边争论滑轮组受力分析。穿蓝卫衣的男生突然跳起来比划:“你们想啊,如果把这个定滑轮挪到左边...”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他肩上跳跃,那种鲜活劲儿,是再高清的视频通话都传递不了的。
我表妹就是常宁百米附近学子邀的忠实用户。这丫头以前周末总窝在家里刷剧,现在每到周五就开始在小区学生群里吆喝:“明天图书馆二楼老位置,谁来自习?”她说有些数学题,在手机里讲半小时都绕不清,但凑在一起画图,五分钟就能弄明白。有次她感冒没去,结果下午门铃响了,同栋楼的同学直接把课堂笔记送上门,还捎了杯热姜茶。表妹说当时捧着那个温热的纸杯,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当然啦,这种常宁100米内学生约也不是每次都正经八百的。上个月我在篮球场边等人,听见几个男生边投篮边商量:“要不把老王也喊来?他就在对面楼打游戏。”“行啊,你跟他说再不出现,下次英语作业自己搞定。”结果不到十分钟,那个叫老王的男生就抓着手机气喘吁吁跑来了。你看,这就是百米距离的妙处——约得起作业,也喊得动球友。
其实想想还挺神奇的。在这个动辄说要连接全世界的时代,我们渐渐发现,最珍贵的联系可能就在百米之内。当常宁百米附近学子邀不再是个新鲜词,而变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部分,那种推开门就能找到同伴的安心,或许正是我们曾经忽略,又悄悄找回的宝贝。
昨晚散步时,看见社区中心亮着灯的阅览室里,七八个学生围成圈讨论什么,手舞足蹈的影子投在窗帘上。我站在窗外看了会儿,忽然觉得,这些发生在百米内的相遇,就像夜空中偶尔擦过的萤火虫,虽不起眼,却让整个夜晚都变得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