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火车站附近站街,车站周边街景随行

发布时间:2025-11-04 00:58:57 来源:原创内容

傍晚五点半,辽源火车站出口涌出挎着大包小袋的人群。老张推着他的不锈钢小吃车,轱辘在坑洼的水泥地上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他在这片摆了八年摊,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哪个路灯底下容易积水,哪棵梧桐树的树荫在夏天最能遮阳。

“今天城管来得特别勤,”他把车停稳当,边支遮阳伞边和隔壁修鞋摊的老李搭话,“我绕着车站兜了两圈才敢过来。”老李正给一只脱胶的皮鞋上线,头也不抬:“创城检查呗,忍叁天就过去了。你这炸串味儿一飘出去,还怕没人来?”

车站周边的日与夜

暮色渐浓,路灯啪地亮起。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挂满发光气球的老奶奶、抱着二维码牌卖鲜花的小姑娘陆续出现在人行道边缘,原本宽敞的步道忽然热闹起来。烤面筋的孜然香混着糖炒栗子的焦甜,和汽车尾气搅和在一起,成了这片街区特有的味道。

有个穿西装的男人站在我的小吃车前犹豫。“来份烤冷面?”我问他。他摇摇头,目光却还停留在滋滋冒油的烤肠上。“赶火车?”我又问。他这才回过神:“等人,说好六点到,手机没电了...”话音未落,他突然踮起脚尖挥手,“这儿呢!”朝着一个穿红裙子的姑娘跑过去。姑娘嗔怪地拍了他一下,两人笑着走进旁边那家牛肉面馆。

这种戏码每天都在辽源火车站附近上演。你说这车站周边街景吧,白天是正经八百的交通枢纽,可一到傍晚,就变成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剧场。那些匆匆赶路的、焦急等人的、蹲在路边抽烟的,都是这剧场的临时演员。

修鞋的老李有回跟我说,他在这地方修了十二年鞋,看人特别准。“你看那个拖行李箱的,”他悄悄指着一个不停看表的年轻人,“肯定是第一次出远门,鞋带系得太紧,箱子轮子也不顺溜。”果然,那年轻人突然蹲下重新系鞋带,手忙脚乱的。

正想着这些,城管的白绿相间制服在街角一闪。整条街像被按了静音键——糖炒栗子的大铁铲停止翻动,烤串的停止了吆喝,修鞋的锤子悬在半空。大家默契地收起摆在人行道上的物品,推车往小巷里挪。这种默契不需要言语,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生存智慧。

十五分钟后,街面恢复原样,仿佛刚才的紧张只是幻觉。老张把烤冷面递给我时笑了笑:“我们这就是辽源火车站附近站街的日常,跟打游击似的。”他用的这个词挺有意思,既指字面上的在车站附近摆摊,又透着种无奈的幽默。

夜色渐深,九点后的客流明显稀疏。卖气球的老奶奶收摊最早,她得赶末班公交回郊区的家。修鞋摊亮起充电式的尝贰顿灯,老李就着那点光继续补鞋底。他说晚上活反而多,都是白天赶火车没空修鞋的人,特意等下班再过来。

我收拾着调料罐,看见不远处有对情侣在路灯下拥抱道别。女孩把刚买的发光气球塞到男孩手里,转身进了车站。男孩站在原地,直到气球消失在检票口才转身。他在我的摊前买了根烤肠,咬了一口忽然说:“师傅,你们天天在这儿,见的人比我们一辈子见的都多吧?”

我没回答,只是往他的烤肠上多撒了层辣椒面。这种问题不需要答案,每个在这辽源火车站附近讨生活的人都明白,我们既是街景的旁观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离别和重逢、焦急和等待,最终都化作了街边小摊上的一缕烟火,升起,飘散,第二天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片街区上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