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玩维妹的地方,陆丰维妹游玩去处
陆丰维妹游玩去处
最近总听朋友提起陆丰玩维妹的地方,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也愣了会儿。维妹究竟指什么?后来问了本地老友才弄明白,原来“维妹”是当地方言里对年轻女孩的亲切称呼,透着点熟络劲儿。这倒让我想起早些年去陆丰,街上总能看见叁俩结伴的姑娘,穿着鲜艳的渔家服饰,笑声像海风一样爽朗。
要说陆丰维妹游玩去处,金厢银滩肯定排在头一位。这片沙滩特别有意思,靠近镇子的那段总聚着不少年轻人。记得上次去是个傍晚,橙红色的晚霞把整个海面染得像绸缎,几个戴斗笠的渔家女孩正蹲在礁石边拾贝类,手里的小桶叮当作响。离她们不远处的滩涂上,还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姑娘光脚踩水,浪花扑过来时响起一阵清脆的笑闹声。要是赶巧遇到退潮,说不定能看见她们提着塑料小耙在沙地里翻找红卵蟹,那专注的神情特别生动。
往西边走二里地,就到了玄武山旅游区。这里倒是另有一番风光,山道两旁的相思树蓊蓊郁郁的,偶尔能遇见穿碎花衬衫的当地姑娘挎着竹篮往庙会去。她们走路时银镯子碰出细碎的声响,遇见问路的游客会停下脚步,用带着海蛎味的普通话仔细指方向。塔香缭绕的元山寺门口常有卖海石花冻的阿婆,身边往往跟着帮忙称重的孙女,那双灵巧的手在电子秤和打包袋间来回穿梭,看着特别利索。
要是赶上周日,我最爱去人民广场转悠。榕树底下总聚着些放纸鸢的年轻人,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特别显眼,她手里的蜈蚣风筝总能飞得最高。每当风筝在云层里翻腾时,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们就会拍手欢呼,她转过头笑的瞬间,发梢沾着的木棉花絮轻轻飘起来。广场东角的老茶摊也值得坐坐,叁钱凤凰单丛能喝一下午,经常能听见隔壁桌的姑娘们用软糯的闽南语商量晚上要去哪家糖水铺。
说到吃食,建设路的夜市可不能错过。烤生蚝的摊主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她总能在铁架腾起的白烟里准确记住每位客人要的辣度。有次我见她边翻动蚝壳边用当地方言接电话,大概是妹妹催她回家,就听见她扬声应了句“剩最后半筐啦”,顺手把掉落的刘海往耳后别。再往前走两步,卖菜头丸的推车旁总围着几个刚下班的女工,她们互相分享今天买到的特色小吃,说到兴起时有人会跺脚笑起来。
其实在陆丰转悠久了会发现,所谓的陆丰玩维妹的地方,倒不是真要刻意寻找什么特定景点。清早去渔港看归航的船只时,能遇见正在整理网具的渔家姑娘;午后在骑楼街闲逛,或许会碰上正在写生的美院学生;就连深夜大排档氤氲的蒸汽里,也常有帮父母收拾碗筷的邻家女孩。这些生活场景里的寻常遇见,反而比刻意安排的行程更有味道。
最近听说观音岭那边新开了几家民宿,露台正对着成片的木麻黄林。上次路过时看见有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正在晾晒床单,海风把雪白的布料吹得像帆,她踮脚固定晾衣绳的模样,恍惚间让人想起老照片里采海带的祖母辈。或许过些日子该再去看看,说不定能在潮汐退去的滩涂上,遇见拾蛤蜊的当地人正用方言哼着咸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