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300的快餐质量好吗,濮阳300元快餐品质如何
今天路过濮阳叁百那边,正好饭点饿了,就钻进一家招牌挺亮堂的快餐店。推开门,一股饭菜香混着空调冷气扑面而来,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放学冲进食堂的感觉。
价格和分量的第一印象
抬头看价目表,招牌套餐标着28到35元不等。我点了份32元的红烧肉套餐,端着餐盘找座位时掂了掂分量——米饭压得实实的,配菜占了大半个餐格,红烧肉堆得冒尖。隔壁桌大爷正把汤汁浇在米饭上,嘴里念叨着“这价位能吃到现炒的菜,比便利店强多了”。
尝了口红烧肉,瘦肉不柴肥肉不腻,酱汁带着微微焦糖香。不过青菜有点焯过头了,脆劲没了。想起之前在外地吃的连锁快餐,同样的价钱确实不如这个用料实在。
后厨飘来的烟火气
吃着听见后厨叮叮当当的炒锅声,伸头瞥见穿白褂的师傅正颠锅,火苗噌地窜起来。这种明火快炒出来的菜,总比中央厨房配送的多了几分镬气。结账时顺口问收银员,她说每天五点菜市场直送蔬菜,肉都是本地屠宰场的冷鲜肉。
不过第二次来点的鱼香肉丝就普通多了,肉丝切得粗细不均,木耳泡发时间不够。看来厨师发挥不太稳定,或许跟午高峰忙不过来有关系。
遇见个常客刘姐,她说每周叁固定来买儿童餐,“别家用的冷冻鸡块,这儿是每天现腌的”。她孩子扒着餐盘啃鸡翅,确实能看到脆皮里滚烫的肉汁。
藏在细节里的用心
发现盛汤的保温桶底下始终点着小火,汤表面飘着完整的枸杞。免费小菜区居然有四种选择,脆萝卜腌得嘎吱响。但消毒柜摸着只是温温的,碗沿还沾着水渍,这方面确实该改进。
最近再去时看见墙上贴了新的质检报告,采购明细表也公示了。经理说很多老顾客提出建议后,他们专门找了本地面点师傅来做手工馒头。这种愿意听意见的劲头,在快餐店还真不多见。
黄昏时分临窗位置总是坐满,附近工地的工人、带孩子的家长、还有穿校服的学生,各自捧着热气腾腾的餐盘。玻璃窗上的水汽映着灯光,倒比那些装修精致的餐厅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走出店门时路灯刚亮,回头看见玻璃门上“今日特价”的水牌被夕阳镀了层金边。明天要不要试试新出的番茄牛腩呢?这么琢磨着,脚步已经转向了菜市场方向——毕竟再可口的快餐,终究比不上家里那口锅炒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