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曲阜茶室品茗感受记录
走进这家曲阜品茶工作室时,迎面而来的是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木质格栅隔出几个半开放的小空间,墙上挂着裱好的《茶经》摘抄。穿着素色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烫杯,热气袅袅升起,让人瞬间卸下了街头的燥热。
茶艺师小陈见我张望,笑着指了指茶席旁的榆木矮凳:"先坐下歇歇脚,今天刚到的新茶,正适合现在喝。"她说话时手上动作没停,紫砂壶在她指间轻转,水流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这种恰到好处的热情,让初次来访的人也不会觉得拘束。
茶香里的时光漫步
第一泡茶汤呈浅金色,入口有清甜的花果香。小陈说这是本地茶农手作的日照绿,茶叶还带着晨露时就被采下。我捧着温热的品茗杯,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搪瓷缸,她总爱泡浓茶,那时觉得苦,现在倒品出些别的滋味。
隔壁桌传来轻轻的杯盏碰撞声,几位老人正在下棋。穿深蓝褂子的老爷子举着棋子沉吟半晌,忽然笑呵呵地抿了口茶:"这水仙焙火到位啊。"他的同伴立即接话:"老张你这舌头,比茶检仪器还准。"这样的光景,让人恍惚觉得时光都慢了下来。
第二泡时茶汤转为琥珀色,滋味醇厚许多。小陈往公道杯里添茶时说到,有些熟客每周都会来坐半天,不为别的,就图个清净。她指了指墙角那个固定位置:"那位写生的先生,在这儿画完了叁本速写。"
指尖上的茶汤温度
工作室角落摆着些传统制茶工具,石磨、竹筛都带着使用过的痕迹。征得同意后,我试着学习怎么闻香——原来不能直接对着茶叶猛吸,要像闻香水那样,让香气自然飘进鼻腔。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我重复了好几次才找到感觉。
茶点也很有巧思,绿豆糕做成论语竹简的形状,咬开是清新的抹茶馅。配着第叁泡茶正合适,此刻的茶汤更显甘爽。窗外掠过骑共享单车的年轻人,窗内茶杯里浮沉的叶片缓缓舒展,现代与传统在这个空间里意外地和谐共存。
夕阳西斜时,茶香还在唇齿间留着余韵。结账时发现价格比想象中亲民,小陈包了一小包茶样递过来:"下次试试冷泡,味道又不一样。"推门离开时,听见身后传来续水的声音,新的客人正要开始他们的曲阜茶室品茗时光。
回家的路上经过商业街,网红奶茶店排着长队。我捏了捏口袋里的茶样,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专门去找这样的品茶工作室——或许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解渴的饮品,更是让生活慢下来的某个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