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喝茶上课群,泸州品茶学习交流圈

发布时间:2025-11-05 02:40:0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我的微信里多了个叫“泸州喝茶上课群”的群聊,是朋友老陈硬拉我进去的。说实话,刚进去那会儿我有点懵,这年头怎么连喝茶都要上课了?老陈在电话里笑得神秘:“你来就知道,这儿跟别的茶群不太一样。”

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城东一家茶舍。推门进去,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摆着好几款不同的盖碗。组织者是个穿棉麻衬衫的大姐,大家都叫她王老师。她没急着泡茶,反而先让大家闻干茶香,问我们像什么味道。有人说像炒豆子,有人说有股青草气,我憋了半天,冒出一句:“好像……太阳晒过的被子味道?”众人都笑了,王老师却点点头:“这个形容挺实在,新茶确实有这种干燥温暖的香气。”

茶桌上的意外收获

几轮喝下来,我慢慢品出了门道。原来泸州本地的茶别有特色,那种醇厚回甘,和我在商场买的包装茶完全不是一回事。坐在旁边的李姐告诉我,她在这个泸州喝茶上课群里泡了半年,现在能喝出不同山头的土壤差异了。“不光是学喝茶,”她压低声音,“上周我们还学着用茶渣养花,我家那盆栀子花最近开得可好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里根本不像在上课。没有严肃的讲师,没有必须记的笔记,大家就是边喝边聊。王老师偶尔插几句话,比如“这泡水温和低了,茶魂没醒透”,或是“感觉喉咙这里是不是有点甜”?慢慢的,我也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了——虽然有时候说得不太专业,但从来没人笑话。

老陈告诉我,这个泸州品茶学习交流圈已经活跃两年多了。成员有退休教师、开店的老板、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有个每天泡在实验室的医生。每到周末,总有人主动提供场地,有时在茶室,有时就在某位成员家的阳台上。用他们的话说,“有好茶就想找懂的人分享,一个人喝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现在我养成了习惯,每周末都会看看群里有什么活动。上周我们尝了款明前毛峰,这周可能要试炭焙铁观音。不是每款茶都合我的口味,但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比如怎么选合适的茶具,怎么根据季节搭配茶点,甚至怎么用剩下的茶汤煮饭。

前两天带着新买的茶叶去参加聚会,王老师尝了一口就说:“这茶焙火有点急,不过花果香还挺明显。”我突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我好像也成了半个懂茶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总盯着手机看的年代,能找到一个让人安心放下手机、慢慢品味生活的地方,真的挺难得的。

昨天又有个新人加群,好奇地问这里到底教什么。老陈回了句:“教你怎么把日子过慢点。”我看着这句话,忍不住笑了。是啊,在泸州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能有这么个地方让人静下心来,和一群有趣的人喝喝茶、说说话,本身就是件很美好的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