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小巷子里150的爱情,深巷百五情缘故事
许昌的老城区藏着不少窄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就在这样一条巷子里,我听说了一个对于150块钱的爱情故事。
巷子口修鞋的老张头是这么说的:“那对小年轻啊,就租在巷子最里头那间小平房。男的叫小陈,在对面网吧当网管;女的叫小雯,是隔壁牛肉面馆的服务员。”老张头边说边敲着鞋跟,“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挣不到叁千块,可你看他们下班拎着菜回屋的样子,倒像捡了宝似的。”
我第一次碰到小陈是在巷口的菜市场。他正蹲在摊前仔细挑着土豆,旁边塑料袋里装着两颗鸡蛋,一小把青菜。“今天小雯晚班,我给她做土豆丝炒蛋,”他抬头笑笑,“她最爱吃这个。”
那150块钱的故事
真正让我记住这对年轻人的,是那个雨夜。已经快十点了,我从便利店回来,看见小陈撑着把破伞站在巷子口,裤脚全湿透了。“等小雯呢,”他有点不好意思,“她没带伞,这巷子最后一段路没灯。”
后来熟悉了,小陈才跟我说起那150块钱的事。原来他俩刚来许昌时,身上就剩最后150块。交完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那天我们蹲在巷子里,数着那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小陈眼神变得柔和,“小雯却说,这150块是老天给我们的考验。她说,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再难的日子也能过出滋味来。”
这让我想起有天傍晚,看见小雯坐在门前小板凳上择菜,小陈蹲在旁边给她打扇子。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重迭在斑驳的巷墙上。小雯突然就笑了,说:“你看咱们现在多好,有自己的小窝,还有扇子扇风。”小陈也跟着笑,往她身边又挪了挪。
他们的生活当然不轻松。小陈经常值夜班,眼睛熬得通红;小雯在面馆站一天,晚上回家小腿都是肿的。可你总能听见他们那间小屋里传出笑声,有时是为了电视剧里一句台词,有时就是互相开个玩笑。
老张头有次跟我说起他俩,手上的活计不停:“现在年轻人啊,动不动就要车要房。他俩倒好,昨天因为我夸小雯的围巾好看,小陈特别得意地说,那是他在夜市砍价,25块钱买的。”老张头摇摇头,不知是感慨还是佩服。
深巷百五情缘故事慢慢在街坊间传开了。卖菜的大婶会给他们留最新鲜的蔬菜,便利店老板会把临期食品打折卖给他们。这条巷子仿佛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者,青砖灰瓦间,日子一天天流过。
入冬后,我注意到小陈下班总要在屋里折腾什么。问了才知道,他在学织围巾。“网上看视频学的,”他有点不好意思,“想给小雯个惊喜。毛线买了最便宜的那种,才花了18块。”
有天早上碰见小雯,她围着条歪歪扭扭的灰色围巾,针脚疏密不一,可她却把脸埋在里面不肯抬头。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李哥,你说这人傻不傻,熬夜织了一个月。”可她嘴角的笑,藏都藏不住。
如今我偶尔还会经过那条巷子。有时能听见他们屋里传来的炒菜声,有时看见窗台上新添了盆绿植。他们的日子还在继续,像巷子里那棵老槐树,在不起眼的地方,静静生长。
老张头最近有了新说法:“要我说啊,那150块钱根本不是启动资金,是试金石。试出了两个人能不能同甘共苦。”他补好最后一只鞋,把线头咬断,“这深巷百五情缘故事,我看能成。”
巷子还是那条巷子,青石板依旧凹凸不平。但走过那里时,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仿佛能从斑驳的墙面上,读出点什么。也许是最简单的道理——在许昌小巷子里150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太多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