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学生品茶上课,太仓学子茶艺课堂体验
茶香里的青春课表
推开太仓这所中学活动室的门,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十几名学生围坐在茶席旁,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师手中的茶壶。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而是他们课表里白纸黑字排着的正式课程——茶艺课。说真的,我第一次听说时也愣了,学生和品茶?这组合听着挺新鲜。
穿着校服的小陈正小心地往盖碗里注水,手腕轻轻转动让茶叶舒展。“刚开始觉得是老人家才玩的,”她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每周都盼着这节课。”她告诉我,上次家里来客人,她居然能有模有样地泡起功夫茶,把她妈妈惊得直说孩子突然懂事了。
学校负责这门课的李老师说得实在:“茶艺课不是要把孩子都培养成茶道大师。你看他们现在,能静心坐下来二十分钟不碰手机,这本身就挺难得的。”确实,在这间教室里,听不到刷短视频的声音,只有轻轻的注水声和偶尔的交流。有个男生悄悄说,自从学了茶,连写作业都没那么浮躁了。
这门太仓学生品茶上课的安排挺有意思——初一学绿茶,初二学乌龙,初叁接触普洱茶。孩子们跟着季节走,春天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冬天捧着暖手的红茶。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班上那几个坐不住的男生,在茶艺课上反而特别认真,“可能是那种仪式感让他们找到了另一种专注的途径吧。”
太仓学子茶艺课堂体验远不止泡茶那么简单。他们得辨认不同茶叶,了解水温,掌握冲泡时间。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都是学问。有个女孩在周记里写:“原来做好一件事,急不得也慢不得,就像泡铁观音,水太烫会把茶烫坏,温度不够又泡不出香味。”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和古老的茶具在一起,竟一点不违和。他们在这份传统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那是快节奏生活里难得的一丝从容,是数字世界里真实的手感温度。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样子,不在试卷上争分夺秒,而在茶香里慢慢成长。
隔壁班的家长起初还嘀咕:“这不耽误学习吗?”后来发现孩子做事更有耐心了,周末还主动帮家里泡茶聊天。有个爸爸笑着说,现在他们家晚饭后不各自玩手机,而是围在一起喝孩子泡的茶,话都比以前多了。
窗外的梧桐叶子快落光了,教室里的茶香却一直暖着。这些太仓学生在茶艺课上学到的不只是技能,更像是在青春里找到了一种安顿自己的方式。当别的学校在比拼分数时,这里多了一份茶香浸润的从容,或许这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让他们知道,生活除了奔跑,还可以有这样一种不慌不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