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耍女娃,定州玩女娃
定州这地方,说起耍女娃这事儿,老辈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记得小时候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总能听见爷爷那辈人念叨这个。
其实现在年轻人听到“耍女娃”这词,第一反应可能想岔了。在我们这儿,这可不是什么轻浮的意思,更像是老一辈人用一种带着调侃的亲切劲儿,说家里怎么跟闺女相处、怎么把丫头养得有出息。
耍女娃里的老讲究
隔壁李奶奶今年八十多了,说起这个就眯着眼睛笑。她说从前定州人家有了闺女,当爹的总喜欢把娃娃架在脖子上赶集,这叫“驮凤凰”;小姑娘调皮爬树,大人也不急着呵斥,反倒说“枝头站得稳,将来立门户”。这些话现在听着新鲜,可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智慧。
定州玩女娃这个说法,其实藏着养闺女的门道。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让姑娘家既懂规矩又不失活泼。就像我们这儿有名的剪纸艺人张秀英,她小时候成天跟着父亲赶庙会,父亲卖糖人,她就蹲在旁边看人剪窗花。回家拿着剪刀瞎比划,爹妈不但不说她糟蹋纸,反倒省下钱给她买红纸。现在她的剪纸手艺成了非遗,这不就是“玩”出来的名堂?
现在城里人养孩子,动不动就报班补习,把我们这儿的老传统都忘了。其实让孩子在玩中学,在耍中悟,比啥都强。定州耍女娃的精髓,就是给娃娃足够的空间,让她们像小树一样自然生长。
我表姐家的小丫头,前年迷上了捏面人。别家大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表姐却由着她折腾。现在这孩子捏的孙悟空、猪八戒活灵活现,还在学校艺术节拿了奖。这不正应了那句老话——手艺不分贵贱,玩好了也能成本事。
说到定州耍女娃,不得不提提咱们这儿的秧歌戏。从前学戏的姑娘,哪个不是从玩闹开始的?跟着戏班子跑,偷看人家练功,慢慢就入了门。现在专业院团的台柱子,提起小时候都是笑着说:“那会儿就是觉得好玩。”
时代变了,可养孩子的道理没变。定州玩女娃的老传统,说到底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她们好奇的时候推一把,在她们迷茫的时候点一下。这种养育方式,比那些刻板的培训班强多了。
现在走在定州老街上,还能看见不少传统。奶奶带着孙女学刺绣,妈妈教闺女做花馍,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其实都是定州耍女娃文化的延续。只是现在的人啊,都给起了个新名字叫“亲子互动”。
有时候想想,老辈子人说的定州耍女娃,不就是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孩子在玩耍中长大,在快乐中学习,这道理放哪朝哪代都不过时。可惜现在太多人忘了这个理,把孩子都关在教室里了。
说到底,养育孩子这事儿,还得顺着孩子的性子来。定州人常说的“看苗施肥”,就是这个意思。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种子,你得知道她是什么苗,才知道该怎么栽培。
下次你要是来定州,别光看开元寺塔,也留心看看街巷里那些带着闺女的人家。看她们怎么说话,怎么玩耍,怎么把老传统融入新生活。这些寻常景象里,藏着定州人养育女儿的独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