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蚕蚕附近人约的优缺点,附近社交约见利弊
最近和几个陆丰的朋友喝茶聊天,话题不知怎么扯到了蚕蚕附近人功能。老陈嘬了口茶,慢悠悠地说他上周刚通过附近人约到了钓友,第二天就去金厢滩海钓了。而小林却皱着眉头吐槽,上个月通过这个功能加了个自称做海鲜批发的,结果对方整天发广告刷屏。
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人手机里都有的这个功能。说起来,它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不少变化。想找个人一起打球,或者约个饭搭子,手指划拉几下就能找到附近有共同兴趣的人。特别是刚搬到新小区的时候,通过这个功能我还真认识了几个邻居,现在偶尔还会约着一起去买菜。
不过啊,事情都有两面性。我表妹上次就抱怨,她在陆丰老家用这个功能时,老是匹配到些莫名其妙的人。有的开口就问“在干嘛”,聊两句就要照片,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致继续聊。更别说那些明显带着其他目的来加人的,真是防不胜防。
方便背后的隐忧
说到安全隐患,这可能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了。隔着屏幕,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什么来路。去年就听说过有人通过附近人约见网友,结果见面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在决定见面之前,最好多聊聊,开个视频确认下身份。见面时也尽量选在商场、咖啡馆这种人多的公共场所。
其实用不用这个功能,关键看个人怎么把握。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一样,总得慢慢了解。有些人确实通过这个功能找到了生意伙伴,甚至还有成了情侣的。但要是太着急见面,或者轻信对方说的话,那就容易出问题。
我现在养成了个习惯,加陌生人之前都会先看看对方的蚕蚕空间。要是空空如也,或者全是转载些乱七八糟的内容,那就要多留个心眼了。毕竟在陆丰这样人情味浓的小城,大家交友都挺看重真实性的。
话说回来,这种社交方式确实挺符合现在的生活节奏。大家平时工作都忙,通过手机认识些新朋友,也算是拓展圈子的一条路子。只是用得多了就会发现,真正能聊得来、处得久的朋友,还是得靠时间来沉淀。
记得有次我在陆丰大道附近等人,无聊打开附近人功能,居然匹配到了十年前的小学同学。要不是有这个功能,我们可能就这么擦肩而过了。这种意外的重逢,也算是使用过程中的小惊喜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多句嘴,特别是年轻人用这个功能时,真的得多长个心眼。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子,前段时间就因为太轻信网友,差点被拉进传销组织。好在最后反应过来了,没造成太大损失。
现在想想,这种社交方式就像是个双刃剑。用好了能丰富生活,用不好反而会给自己添堵。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要因噎废食,完全拒绝新事物,也不能太过随意,把陌生人都想得太简单。
可能在未来的某天,我们还会看到更智能、更安全的社交方式出现。但不管技术怎么变,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份真诚和谨慎,永远都不会过时。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