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火车站小巷子价格,高州站附近巷弄行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04:42:19 来源:原创内容

说说车站旁的那些小生意

昨天路过高州火车站,出站口对面那条巷子比往年热闹不少。拖着行李箱的旅客,拉着小推车的商贩,还有蹲在路边抽烟等客的摩的司机,把这条七八米宽的巷子挤得满满当当。我站在巷口的榕树下躲阴凉,听见两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正和水果摊老板讨价还价:“荔枝便宜两块嘛,我们买叁斤!”

巷子里的价格确实有意思。同样的矿泉水,巷子头卖叁块,走到巷子尾居然只要两块。卖粿条的大姐跟我说:“摊位位置不同嘛,离出站口近的铺租要贵些。”她撩起围裙擦擦手,指着斜对面关着门的店面:“那间每个月要多掏五百块,就为离旅客近二十米。”

要说这高州火车站小巷子价格的变化,真能看出些门道。前年这时候,巷尾还有个卖竹编工艺品的老伯,现在早改成了奶茶店。老伯的儿子在深圳打工回来开的,他说:“老人家编一个月篮子,不如现在卖叁天奶茶。”年轻人现在下车就爱买杯冰饮,五块钱的柠檬茶每天能卖出百来杯。

巷子中段修鞋的老师傅倒是还在。他的价格表用粉笔写在木板上,补鞋跟始终收八块。有熟客问他为什么不涨价,老师傅拧着鞋钉笑:“都是老街坊,多收两块心里过意不去。”他每天还能接十来单生意,虽然挣不多,但中午能准时收摊喝两盅米酒。

不过现在做生意确实不容易。开快餐店的小老板给我算账:每月房租一千二,水电叁百,食材成本占六成。他指着墙上贴的价目表:“十五块的猪脚饭,真正落到手里的就叁块多。”说着把炒锅颠得哐当响,火苗窜起半尺高。

在巷子转弯处遇见个卖黄皮果的农户,他每周叁固定来摆摊。竹筐里的果子还带着枝叶,价格比水果店便宜叁成。“自家种的,省了中间商。”他蹲在筐后慢悠悠地摇着蒲扇,“就是城管来了得赶紧跑。”说完自己先乐了,露出被槟榔染红的牙齿。

这些市井生意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智慧。卖早餐的会在蒸笼底下垫湿布保温,卖青菜的往叶子上洒水珠,连卖手机壳的都备着叁种型号的数据线。有个摆地摊的大姐跟我说,她进了二十种充电头,诺基亚的老式接口居然每个月都能卖掉两叁个。

天色渐晚时,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烧烤摊开始冒烟,炒粉摊飘出蒜香味,价格牌上的数字在暮色中泛着暖光。我看见有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在拍视频,大概是在做生活记录吧。她镜头扫过卖糖水的推车,阿婆正往绿豆汤里加冰块,叁块钱一碗的招牌被灯光照得发亮。

站在巷口往回看,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油炸声、叫卖声、微信到账的提示音。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组成了火车站旁独特的生活图景。或许明天再来,某家店铺又会换上新的招牌,但这条巷子总会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热闹下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