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火车站小巷子,琼海火车站周边小径
每次从琼海火车站出来,我总不爱直接奔向大路。右手边那条被榕树半掩着的小巷子,像有种特别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往里走两步。这条巷子不宽,刚好能容一辆叁轮车通过,地面铺着老式的水泥板,缝隙里冒出些顽强的青苔。
巷口第一家是卖清补凉的小铺子,老板娘总坐在那张藤椅上摇着蒲扇。下午四点多,太阳斜斜地照进巷子,她把冰柜推出来,那吱呀作响的轮子声就成了巷子醒来的信号。往前走几步,有个老师傅在修理自行车,摊子小得转身都困难,可什么毛病到他手里都能解决。
巷子里的老手艺
再往深处走,能听见咔嚓咔嚓的剪刀声。那是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老师傅姓王,墙上还贴着九十年代的海报。他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以前周围都是农田,现在嘛……他叹了口气,手里的推剪没停。来理发的多是老街坊,往那张老式理发椅上一坐,闭眼就是半小时。
傍晚时分,巷子突然热闹起来。下班的、放学的都从这里穿行,自行车铃铛响个不停。菜摊前围满了人,刚到的海鲜在盆里扑腾。住在楼上的阿姨从窗口放下篮子,摊主默契地往里装好菜,再拉上去——这是他们多年的默契。火车站那边传来动车进站的广播声,但在这条琼海火车站小巷子里,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
我常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绕远路也要走这条巷子?可能不只是图近便。在火车站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突然遇见这么个还能听见邻居互相打招呼的角落,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那个修车摊,王师傅的理发店,还有清补凉铺子飘来的椰子香,都是匆忙旅途中最接地气的安慰。
天黑下来,巷子里的白炽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几家小炒店把桌椅摆到户外,炒菜的香味弥漫开来。有刚下火车拖着行李箱来的游客,显然是熟客带路来的。他们坐在塑料凳上,边吃边夸这味道正宗。老板忙得满头汗,却还是乐呵呵地招呼每个人“慢慢食”。
这条琼海火车站周边小径,就像快节奏生活中的一个意外停顿。它连接着现代交通和传统生活,让每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无论外面的世界走得多快,总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站在巷口回头看,火车站大楼亮着灯,而动车正安静地驶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