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做服务的小巷子,大安服务的小巷弄
一条与众不同的巷子
说起台北大安区,很多人想到的是繁华的忠孝东路,或是充满文艺气息的永康街。但如果你从热闹的大马路拐个弯,钻进入那些不起眼的巷弄里,感觉立刻就不同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像被一道无形的墙挡住了,空气都仿佛慢了下来。就在这样一条普通的小巷子里,我发现了它独特的生命力。
这条巷子不宽,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公寓楼,一楼大多被改成了小店。说是“大安做服务的小巷子”,可真是一点都不假。这里没有连锁品牌的耀眼招牌,每一家小店都像是街坊邻居,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手艺。你看那家家庭式理发店,老师傅正和一位老主顾聊着天,手里的推子上下翻飞,剪的不是头发,是几十年的交情。再往前走几步,有个阿姨坐在小凳子上专心致志地修补鞋子,旁边等着的大姐说这双鞋跟了她好多年,舍不得扔,补一补还能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维修小家电的铺子,门口堆着待修的电风扇和热水壶。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正小心翼翼地拆解一个收音机。我问他这老古董还有人修啊?他头也不抬,笑着说:“能修就修嘛,东西用久了有感情。”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会儿。是啊,在这个提倡“快消费”的时代,还有人愿意为一台旧收音机花费半天功夫,这份耐心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服务。
中午时分,巷子里的烟火气更浓了。几家小吃店飘出阵阵香味,不是那种精致的料理,就是家常味道。卖面线的老板娘记得熟客的口味,会主动问今天要不要多加点香菜。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在大商场里是感受不到的。
我慢慢走着,看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坦。这条大安服务的小巷弄,它不追求高大上,不做表面文章,就是踏踏实实地为街坊提供着生活里所需的各种服务。它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虽然细小,却滋养着周围的生活。修鞋的、理发的、修家电的、卖小吃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圈,让这条巷子充满了温度。
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我回头望去,那些小店里的光暖暖的,不像商业区的霓虹灯那样刺眼。也许明天,我也可以把家里那个有点接触不良的台灯,拿来给老师傅看看。在这样的巷子里,东西好像总能找到第二生命,而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那份难得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