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各区私人外卖工作室,邯郸各地私厨外送服务点
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咱们邯郸人点外卖的习惯悄悄变了。以前打开手机就是那几家大平台,现在不少人手机里都存着几个私人工作室的联系方式。你说奇怪不?明明大平台更方便,怎么大家反而找起这种私人定制的来了?
我特意问了几个经常点私厨外卖的朋友。在丛台区上班的小张说,他常订的那家工作室就在他家隔壁小区,老板以前在饭店当过厨师。"那味道真不一样,比如他家的鱼香肉丝,用的是真材实料的郫县豆瓣,不像有些连锁店用的现成酱包。"小张说着还咽了咽口水,"最重要的是,你想吃什么可以提前跟老板商量,上次我老婆孕期想吃酸辣口,老板特意调整了配方。"
藏在小区里的美味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纳闷,这些邯郸各区私人外卖工作室到底藏在哪儿?后来才发现,它们大多开在居民楼里,有的甚至就是自家厨房改造的。邯山区的李阿姨就是这么做的,她做的酱牛肉在附近几个小区都出了名。"每天就做二十份,多了忙不过来。"李阿姨边打包边说,"都是老街坊照顾生意,用料必须实在。"
这种模式挺有意思的。老板不用付高昂的店面租金,顾客能吃到更用心的饭菜,价格还比餐厅便宜。复兴区的小王告诉我,他每周叁固定点一家私厨的套餐:"比叫外卖实惠多了,两荤一素才叁十块,关键是干净,能看到老板每天在群里发采购食材的视频。"
不过问题也来了。既然这么受欢迎,为什么这些邯郸各地私厨外送服务点不扩大规模呢?我特意请教了在永年区开私厨的刘师傅。他原来在酒店工作,现在自己在家做。"不是不想扩大,是大了就保证不了味道了。"刘师傅很实在,"现在每天接十来单,每道菜都能亲自把关,要是雇人来做,那不成流水线了?"
这话说得在理。想想也是,现在很多私厨都有固定客源,做的都是熟人生意。大家都知根知底,反而更在意口碑。有时候老板临时有事,还会提前在群里通知,老顾客也都理解。
最近我还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有些私厨开始做特色菜了,比如临漳的农家菜、磁县的驴肉火烧,这些带着地方特色的美食,在大平台上反而不好找。武安的一位大姐专门做粗粮养生餐,居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现在年轻人也注重健康了,"大姐笑着说,"我这儿经常有姑娘结伴订餐,说是要减肥又不想亏待嘴巴。"
当然啦,这种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配送范围有限,一般都是同城配送,最多覆盖周边几个小区。而且因为规模小,菜单选择相对固定,不能像大餐厅那样随时点菜。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局限性反而成了特色,让每家私厨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认识的一位在峰峰矿区开私厨的年轻人就很有想法。他专门研究低脂低糖的创意菜,把顾客群定位在健身人群。"虽然受众小,但粘性特别高,"他说,"现在我的顾客都会主动帮我宣传,根本不用打广告。"
想想挺有意思的,在这个什么都要标准化的时代,反而有人回归到最传统的方式,用一口锅、一份心意,做着最有人情味的饭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身边的私厨,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那份久违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