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水磨工作室喝茶,钦州茶馆水磨功夫品茗
沿着钦州老街的青石板路往深处走,不经意间就会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这香气像根看不见的线,牵着人往巷子深处去,直到瞧见那家挂着"水磨工作室"木牌的老房子。
推开门,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工作室主人老陈正不紧不慢地摆弄着他的茶具,见人进来只是点点头,手上动作却没停。"来了?坐。"他说话的调子,跟墙上老挂钟的滴答声一个节奏。
水磨二字有讲究
起初我也纳闷,为啥叫"水磨工作室"?老陈笑了笑,指了指墙角那个石磨。"你看,磨豆浆要慢慢转,茶也是这个理。"他说着提起水壶,水流顺着壶嘴成一线注入盖碗,"这水要柔,要缓,像磨豆浆那样耐心,才能把茶的魂给'磨'出来。"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水磨",说的不光是那些老物件,更是种做茶的态度。老陈泡茶时那副专注劲儿,真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他的手很稳,注水、出汤,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半点多余。
“现在人都图快,”老陈边洗茶边摇头,“速溶茶、茶包,开水一冲就完事。可好茶哪是这么喝的?”他手腕轻轻一转,茶汤在空中划出道琥珀色的弧线,“得慢,得等。就像咱们钦州人过日子,急不得。”
一杯茶里品人生
茶汤入口的瞬间,整个人都静下来了。先是一丝微苦,接着在舌尖化开,回味却是甘甜的。老陈说,这就像生活,总要先尝点苦头,才能品出后来的甜。
常来喝茶的客人里,有个做设计的小伙子。他说每次卡壳了就来这儿坐坐,看着老陈慢条斯理地泡茶,灵感不知不觉就来了。"在这儿待一下午,比在办公室耗两天都管用。"
确实,在这间老房子里,连手机都显得多余。大家就这么坐着,偶尔聊几句,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喝茶。窗外的喧嚣隔着一道木门,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老陈的茶桌上,总放着些茶点,都是街坊送来的。李婶做的桂花糕,王爷爷家自炒的花生,都是些寻常东西,配着茶却格外对味。他说这叫"茶缘",来的人都是缘分,不在乎你懂不懂茶,只在乎你是不是真心想喝这杯茶。
有一回,来个外地客人,开口就问:"你这儿最好的茶是哪款?"老陈只是笑笑,给他泡了最普通的本地绿茶。客人起初不解,喝了两杯后却沉默了。"我好像明白了,"临走时他说,"茶无贵贱,人心才有高低。"
这些年,钦州变了不少,高楼一栋栋立起来,老街却还是老样子。水磨工作室的灯光每到傍晚就亮起来,成了这条街上最暖的一处景。来的多是熟客,偶尔也有被茶香引来的游人。
老陈说,他没想过把工作室做大,就这样挺好。"一间屋子,一套茶具,来的都是客。"他抿了口茶,望着门外斑驳的墙面,"茶这东西,急不得,人也一样。"
暮色渐浓,又有人推门进来。老陈不慌不忙地添了个杯子,热水冲下去,茶香又一次弥漫开来。这香味飘出工作室,混进老街的暮色里,成了钦州城里最让人安心的一道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