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同城快约一夜,洪湖同城速约一晚
最近和朋友聊天,听说洪湖这边有个挺新鲜的事儿,叫“洪湖同城快约一夜”。刚开始听到这名字,我还以为是那种外卖跑腿服务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个同城活动平台,专门组织周末的短期聚会。你说现在大家工作日都忙得脚不沾地,周末想找个地方放松都没去处,这个创意倒是挺接地气的。
上周六我特意去参加了一场他们组织的露营活动。地点选在洪湖边上那片老杨树林里,组织者手脚麻利,不到半小时就把天幕、桌椅都搭好了。有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一边生火一边说:“咱们这洪湖同城速约一晚的活动,就是要让大家说走就走,不用提前叁五天规划。”这话确实在理,现在年轻人谁不是临时起意想出去玩呢?
意想不到的相遇
那天来了二十多个人,有本地的老师、开奶茶店的小夫妻,还有个刚从深圳回来的程序员。最让我意外的是碰到住我们小区楼下的邻居,平时电梯里碰见也就是点点头,那晚围着篝火反倒聊开了。他说这是第叁次参加洪湖同城快约一夜的活动,上回是去农家乐摘葡萄,再上次是组团看日出。
烤肉的香味飘过来的时候,组织者正在教大家用芦苇叶编小船。有个大姐特别厉害,手指翻飞几下就编出个栩栩如生的乌篷船。这时候忽然有人提议玩歌词接龙,结果95后点的歌我们80后都没听过,笑闹间倒是把代沟给填平了。
说到洪湖同城速约一晚这个模式,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社交难题。现在住在小区里,可能叁年都不认识对门邻居。但在这样的活动里,陌生人分吃同一串烤玉米,互相帮忙拍照,转眼就熟络起来。那个程序员说得实在:“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至少回家后记得住今晚发生过什么。”
月光下的真心话
后来月亮升起来,湖面碎银似的荡漾着。不知谁先说起工作上的烦心事,结果引发连锁反应。开奶茶店的小夫妻说最近生意难做,老师吐槽网课效果差,连那个总是笑呵呵的组织者也说起创业的不易。说来奇怪,这些平时不会对熟人说的话,在夜色掩护下反倒能自然流露。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晚饭后左邻右舍都会搬凳子到谷场乘凉。大人们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孩子们在月光下追逐嬉戏。现在住在亮如白昼的城市里,反倒很久没有这样围坐夜谈的体验了。洪湖同城快约一夜这样的活动,某种程度上把那种温暖的邻里感带回来了。
临走时大家都互相加了微信,约好下回再聚。那个程序员说他下周要回深圳,但已经把活动推荐给留在这边的表妹。组织者边收拾器材边说,他们正在策划中秋节特别场,打算在芦苇荡里放荷花灯。
回程的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我盯着窗外流动的树影,想起今晚认识的这些新朋友。现代生活把人都装进一个个格子里,倒是这样的洪湖同城速约一晚,给钢筋水泥的丛林开了扇透气的窗。下次活动要是赶上休息日,我大概还会再去。毕竟认识新朋友这件事,永远都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