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品茶工作室,林州茶艺工作室雅集

发布时间:2025-11-02 12:32:44 来源:原创内容

路过林州老巷时,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住脚步。那香味像是老友的招手,引着你往巷子深处那家挂着竹帘的铺面走。门楣上"林州品茶工作室"几个字被雨水洗得发亮,旁边还挂着小木牌——"林州茶艺工作室雅集",这名字起得雅致,让人忍不住想掀帘探个究竟。

推开木门,仿佛踏进了另一个时空。外头的车马声霎时隔远了,只剩清越的古琴在梁间绕。原木茶案旁散坐着叁五茶客,有个穿亚麻衫的姑娘正专注地摆弄茶具,壶嘴倾泻的水柱在灯光下泛着银光。她手腕轻转,白瓷盖碗叩出清脆声响,这手法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

茶香里的慢时光

工作室主人陈师傅是本地人,说话带着林州特有的温和腔调。"很多人头回来,都问你们这儿到底卖什么茶。"他握着那把养得锃亮的紫砂壶笑道,"其实我们更想分享的是喝茶的心境。您瞧这泡凤凰单丛,要等水沸叁息,高冲低斟,让茶汤在喉间转个弯——"他边说边演示,橙黄茶汤注入品茗杯时,果然泛起兰花似的香气。

坐在我对面的李老师是这儿常客,他接过话头:"现在年轻人总说生活节奏快,可越是忙,越该找地方让心静下来。上回我们办茶会,有个程序员小伙初来时坐立不安,叁巡茶过后,居然主动说起他家乡的野茶。"

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参加他们茶艺工作室雅集的情形。那晚正值桂花初开,大家轮流冲泡不同的秋茶。有个姑娘带来自家晒的野菊,配着普洱竟冲出特别的味道。窗外飘着细雨,屋里茶汽氤氲,有人即兴吟起陶渊明的诗,那一刻突然觉得,所谓生活韵味,大概就藏在这杯盏之间。

陈师傅的茶桌像个微缩的江湖。来客有退休干部,有年轻白领,还有附近美院的学生。最有趣的是附近菜市场的王婶,有次送菜进来被留住喝茶,现在每周末都来学茶道。她说以前觉得喝茶是文化人的事儿,现在明白了,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喝茶不过是学会善待自己的时光。

墙角的博古架摆着各地茶样,瓷罐里装着茶客们寄存的私藏。有个锡罐贴着"2023春武夷肉桂",旁边居然配着手写品饮记录:"谷雨次日开汤,桂皮香显,喉韵凉。"这样的细节处处透着用心。多媒体设备藏在竹帘后,需要时能播放茶山影像,但多数时候,人们更愿意看着茶叶在盖碗里舒展的样子。

暮色渐浓时,茶室暖光愈发明亮。新来的客人好奇地问哪种茶最提神,陈师傅却推荐了陈年白牡丹:"有时疲倦不是缺觉,是心里装了太多事。喝点柔和的,反而能放松。"那人将信将疑品了一口,半晌点头:"确实,像把皱了的纸慢慢抚平。"

茶凉了又续,话题从茶香转到人生。穿亚麻衫的姑娘说起她学茶时总急着掌握所有技巧,后来发现更重要的是等待的耐心。就像此刻壶中上下翻涌的茶叶,终会找到舒展的节奏。窗外华灯初上,映着老巷青石板上的水光,恍惚间分不清是雨是茶。

离开时我带回一小包手工岩茶,茶叶罐上还沾着工作室里的水汽。忽然想起古人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在这方天地里,茶确实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那些在茶香中分享的故事,比任何昂贵的茶叶都值得回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