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火车站300一次,合山车站每次叁百元

发布时间:2025-11-02 07:31:36 来源:原创内容

站台上的偶然发现

那天下午路过合山火车站,无意间听见两个司机模样的师傅在聊天。“现在跑合山车站每次叁百元,刚好够油费和工夫钱。”年纪稍长的师傅叹了口气,掏出皱巴巴的烟盒。我停下脚步,望着褪色的站牌有些出神——这座老火车站承载的记忆,何尝不也像是被标上了某种价格。

锈迹斑斑的雨棚下,几个旅客坐在编织袋上打盹。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慢悠悠地清扫站台,扫帚划过水泥地的声音格外清晰。售票窗口贴着新的时刻表,但排队的人依旧稀稀拉拉。有个大妈拎着活鸡过安检,引发一阵小小的骚动,这场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父母从这里出发去省城的情形。

“现在一天跑叁趟合山火车站300一次的活儿就收工。”刚才那位师傅还在和同伴念叨,“以前光是帮人拉建材都能接到手软。”他说话时眼睛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那里只剩下两叁辆等客的摩托车。站前广场的报摊改成了彩票站,小卖部的冰柜里还放着上世纪的玻璃瓶汽水。

绿皮火车的记忆

候车室里飘着泡面味,电子屏显示着即将进站的班次。我突然想起第一次独自在这里乘车的经历,那时攥着车票的手心全是汗。如今自动检票机取代了人工剪票,但那条通向月台的长廊还是老样子,墙上的交通安全宣传画已经褪成淡黄色。

“去市里?合山车站每次叁百元走不走?”有个年轻司机摇下车窗问我。我摇摇头,目光却被站房檐角残留的雕花吸引。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现在很少见了,据说当年请的是南洋归来的工匠。现在部分区域改成了快递收发点,来来往往的人很少抬头看这些细节。

货运站那边传来集装箱碰撞的哐当声。几个工人在树荫下吃西瓜,红色瓜瓤在烈日下格外扎眼。他们的叁轮车上贴着“合山火车站300一次”的广告,用最直白的方式标注着劳务价格。这种明码标价的坦然,反而比那些华丽的包装更让人安心。

正在消失的月台故事

二楼候车室的木长椅被磨得发亮,扶手上刻着各种涂鸦。有对年轻情侣在旁边自拍,女孩的纱裙扫过斑驳的水磨石地面。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位置曾经是站内最热闹的茶座,穿白色制服的服务员会用托盘送来盖碗茶。

“现在跑合山车站每次叁百元确实不划算。”货运办公室传来对话声,“但老主顾的电话总不能不解。”穿工装的中年人边整理单据边说。他身后的墙上挂着1998年的安全生产奖状,玻璃相框边缘渗着水渍。

夕阳把站台染成橘色时,我看到有个老人独自在月台尽头张望。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先生每周都会来待会儿,他儿子当年是从这里坐火车去南方打工。如今高铁站建在城东,经过合山站的慢车每天只剩两班,但有些人还是习惯来这里。

站前广场亮起路灯时,那对拍照的情侣拦了辆出租车。我听见司机熟练地报价:“到开发区合山火车站300一次”,女孩笑着说了句“这么贵”。这个数字仿佛成了衡量距离的标尺,连接着这座老站的过去和现在。离站时回头望,候车室的灯光在暮色中格外温暖,像枚被时光打磨温润的老印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