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南雄少年时薪50元
最近在本地论坛看到个挺火的帖子,标题就叫"南雄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南雄少年时薪50元"。说实话,这个数字让我愣了好一会儿。不是都说学生兼职就是发发传单、做做奶茶店员吗?时薪能到50块,这比不少大学生毕业起薪都高了。
我家楼下奶茶店的小妹,从早站到晚,时薪也才18块。这么一比,这个南雄少年到底在做什么?我带着满脑子问号继续往下翻帖子。
这钱到底怎么挣的?
发帖的楼主说,他家亲戚的孩子在家帮人做游戏代练。就是帮没时间的玩家打游戏升级、做任务。那孩子从小就是游戏高手,现在居然把这本事变现了。刚开始只是帮同学打,后来口碑传开,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
这孩子挺有头脑,还搞起了"包月套餐"——每周固定时间上线帮客户打理账号。这样算下来,月收入能到两叁千。这在南雄这样的城市,比很多上班族挣得都多。
不过这事让我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这孩子真厉害,能把爱好变成收入;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长时间打游戏不会影响学习吗?但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新时代的"手艺"吧。我们那时候学个钢琴、画画叫特长,现在游戏打得好也算种本事。
邻居王阿姨听说后直摇头:"这哪是正经事?孩子就该好好读书。"可她儿子大学毕业叁年了,还在家待业。这么看来,或许我们真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新时代的新活法
我后来特意打听了一下,现在像这样的"南雄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例子还真不少。有帮人做视频剪辑的,有做外语字幕翻译的,还有在网上教人乐器的。这些孩子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擅长的事变成收入来源。
这和咱们小时候理解的"勤工俭学"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不用风吹日晒,不用端盘子洗碗,靠的是脑力和技能。有个小姑娘在短视频平台教人做手账,粉丝打赏加上材料包售卖,月入五千多。她妈妈最初坚决反对,后来看到女儿能把账算得明明白白,还能自己负担学费,也就默许了。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这么小的年纪就接触商业活动,会不会太早?怎么平衡学习和工作?收入怎么管理?这些都是新问题。我认识的那个游戏代练少年,他爸妈就立了规矩:每天最多两小时,考试成绩下滑就暂停接单。收入一半存起来将来上大学用。
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帮邻居看孩子、送报纸挣零花钱吗?只是现在工具变了,阵地转到网上而已。关键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个事。上周在菜市场,听见两个家长在聊天。一个说:"现在这些孩子啊,心思都不在学习上。"另一个接话:"可我儿子同学在家搞什么网络设计,一个月挣得比他爸还多。"两人都沉默了。
或许我们真的到了要重新定义"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了。那些被我们视为"不务正业"的技能,正在成为年轻人谋生的本事。这个南雄少年的例子,可能只是个开始。
当然不是说要鼓励所有孩子都去搞副业。但如果孩子真有某方面的天赋和热情,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让他们试试水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过去的经验,未必能指导他们未来的路。
看着论坛里还在热烈讨论的网友们,我在回复框里敲下一行字:"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禁止。"然后轻轻按下了发送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