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100米内学生约,平度百米学子相约

发布时间:2025-11-03 07:57:10 来源:原创内容

平度这座小城,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温暖。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个特别的约定刷屏了——平度100米内学生约。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仔细看才知道,原来是住在百米范围内的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学习互助活动。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个活动的雏形再简单不过。就是几个住在同个小区的高中生,每天放学后约在小区凉亭里一起写作业。谁数学题卡壳了,旁边就有人指点两句;谁英语单词背不下去了,大家就轮流抽背。没想到这么个小举动,就像星火燎原,很快在附近几个小区传开了。

邻里间的温暖传递

我家隔壁那栋楼的王阿姨说起这事就眉开眼笑:“以前我家那小子一回家就关房间里玩手机,现在倒好,天天急着下楼,说是要和同学‘赴约’。”她说的“约”,正是平度百米学子相约。这些孩子们给这个小团体取了个挺诗意的名字,说是既要突出大家都在百米范围内,又暗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

最让我触动的是上周五晚上看到的一幕。路过小区花园时,七八个孩子围坐在石桌旁,有个戴眼镜的男孩正给其他人讲解物理题。讲到一半突然卡住,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接过话头继续讲解。那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人看了心里暖融融的。

这种平度100米内学生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把冰冷的“线上学习群”变成了有温度的线下相聚。孩子们不用大老远跑去补习班,就在家门口和同龄人一起进步。有位家长跟我说,自从参加了这个活动,她女儿不仅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多了。

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吗?街坊四邻的孩子聚在一起写作业,谁家大人下班晚,隔壁阿姨就会多盛一碗饭。只是这些年,高楼越盖越多,邻里关系反而淡了。现在看到孩子们重新找回这种互助模式,倒让人觉得特别珍贵。

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有个初二的孩子告诉我,他们这个平度百米学子相约小组最近在尝试“特长互换”。会画画的教素描,擅长体育的带着晨跑,甚至有个钢琴过了十级的同学,每周都在小区活动室开小型音乐会。“我们不只是埋头读书,”他说,“更像是在经营一个小型社区。”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或许正因为它的随意和自在。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没有严格的考核,全凭孩子们自觉。有时候作业少,他们会带着羽毛球拍到空地上活动筋骨;遇到考试周,就安安静静地复习到天黑。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让孩子们更愿意参与。

我注意到,有些家长最初是持观望态度的。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一群孩子聚在一起难免会闹腾。但看到孩子们确实在认真学习,而且互相督促的效果比单独请家教还好,现在不少家长都主动给孩子们准备点心,轮流值班照看。

住在我们小区的那位退休老教师感慨道,这种平度100米内学生约让她想起了古代的“书院精神”。孩子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助中共同成长,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意义。

夜幕降临的时候,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从各个楼道里出来,走向约定的地点。他们说说笑笑的身影,成了这个秋天最动人的风景。也许很多年后,当他们各奔东西,还会记得在平度这个小城里,曾经有过这样温暖的百米之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