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茶论坛,泉城新茶品鉴与交流平台
泉水边的茶香雅集
最近路过趵突泉边,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原来是一群茶友正围坐在竹椅上,捧着白瓷杯轻声交流。这个场景,正是济南新茶论坛线下活动的日常。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我忍不住加入了他们。
青花瓷茶海里沉浮的明前龙井,像极了济南春天柳树刚发的嫩芽。坐在我对面的陈师傅是论坛里的老茶客,他轻轻晃着闻香杯说:“咱们这个济南新茶论坛啊,最早就是几个老茶友在曲水亭街的茶馆里凑起来的。”他指了指桌上正在冲泡的日照绿,“就像这泡茶,最初只是两叁片叶子在水里打转,现在都成气候了。”
上周六的品鉴会特别有意思。茶艺师小婉带来今年刚到的泉城红,那是用南部山区新采的鲜叶制作的。她边温杯边提醒大家:“注意看叶底啊,一芽两叶才算得上精品。”滚水冲下去时,整个房间顿时弥漫起甜花香。坐在窗边的大叔眯着眼睛感叹:“这茶汤金圈明显,比去年那批更鲜灵。”
茶汤里品出的城市记忆
说来也怪,在济南新茶论坛待久了,慢慢发现每款茶都带着这座城市的印记。喝泉城绿茶时总能想起黑虎泉汩汩的水声,而品到茉莉银针时,又仿佛看见大明湖的荷花正在绽放。茶艺师们常说,好茶需要好水配,济南的泉水恰恰成全了这件事。
记得有次遇到个南方茶商来交流,他惊奇地发现我们的茶具总是比别人多一把竹勺。老茶友赵姐笑着解释:“这是舀泉水用的,咱们论坛办茶会从来不用自来水。”她说着从陶罐里取出今年收的雪青茶,“待会用趵突泉的水泡给你们尝尝,那才叫地道的济南味。”
现在每个月第二个周末,泉城广场边的文化馆总有我们的茶席。新来的朋友可能会被五花八门的茶样晃花眼,但其实不用紧张。刚开始我也分不清炒青和烘青的区别,后来跟着论坛里老师傅慢慢学,现在光闻香就能辨出叁四成。重要的是真心喜欢茶,愿意坐下来慢慢品。
上回遇到个“九零后”茶农,他把茶园开在了黄河北岸。小伙子兴冲冲地带来试制的黄河茶,叶片意外地肥壮。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建议,有人说发酵程度可以再轻点,有人建议包装要突出黄河特色。这种热乎劲儿,大概就是济南新茶论坛最动人的地方。
茶凉了续,续了又凉。这个由茶盏构筑的交流平台,仿佛成了济南茶文化的活水源头。每次看着新老茶友围坐在茶盘前,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茶暖人情更暖”。或许下次你来泉边散步时,也能遇见这缕带着茶香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