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石河子150元辩辩扫码约伴
最近在石河子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总能看到“石河子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样的信息。说真的,第一次刷到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啥情况啊?现在连这种事儿都这么明晃晃了吗?
好奇心谁都有,我也不例外。有天晚上闲着没事,我就试着扫了一下那个传得很广的二维码。好家伙,跳出来一个看起来特别普通的蚕蚕号,头像就是个模糊的风景照。我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敢加。这心里直打鼓,万一加了之后,对面是啥情况谁也说不准呐。
街头巷尾的议论
第二天去菜市场买菜,听见几个摊主也在嘀咕这个事。有个大姐说得挺直白:“现在这些小年轻,胆子也太大了,啥都敢往网上放。”旁边卖水果的大叔接话:“可不是嘛,我儿子说他同学群里也有人发这种石河子150元辩辩扫码约伴的消息,说是找个伴儿出去玩,但这价格,这说法,咋听咋不对劲。”
我一边挑着西红柿,一边琢磨这事儿。你说现在网络是方便了,可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这种打着“约伴”旗号的信息,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普通人真的很难看透。
回到家,我又想起那个石河子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的广告。说实在的,150块钱在石河子能干嘛?吃两顿拌面再加几串烤肉就差不多了。用这个价格来“叫小妹”,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太靠谱。要么是骗局,要么就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勾当。
我有个在社区工作的远房亲戚说过,最近他们确实接到过类似的投诉。有居民反映在小区里看到过这类小广告,扫了码之后对方说话含糊其辞,既不明确说提供什么服务,又一直暗示可以“见面聊聊”。这种暧昧的态度,反而更让人起疑心。
说到底啊,咱们石河子这么个小城市,街里街坊的多少都算认识。真要是有正经的交友需求,同学朋友介绍不是更靠谱吗?何必通过这种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再说了,现在微信、陌陌那么多正规社交软件不用,非要用蚕蚕二维码,这里头肯定有问题。
我记得前阵子看到新闻,其他地方就有人因为轻信了类似的“约伴”信息,结果被骗了钱,还有人差点被拉进传销组织。想想都后怕,这世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晚上和几个朋友在开发区吃饭,聊起这个话题,大家看法都差不多。老张说得很实在:“别说150了,就是15块钱的便宜咱也不能随便占。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到处都是陷阱。”这话糙理不糙,值得每个人琢磨琢磨。
回到家,我又想起那个始终没敢添加的蚕蚕号。或许它背后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交友群,但用这种引人遐想的宣传方式,本身就让人觉得不踏实。在石河子这样人情味挺浓的小城,用这种方式找伴儿,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如今过去快半个月了,偶尔还能在某个小巷子的墙上或者公共厕所里看到类似的二维码广告。每次看到,我都加快脚步走开。这种东西,不看不听不理会,可能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说到底,无论是找朋友还是找伴儿,真诚和踏实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来路不明的石河子150元辩辩扫码约伴信息,就像夜晚的霓虹灯,看着绚丽,靠近了可能就会被灼伤。在这个真假难辨的网络时代,多一分警惕,就少一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