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深夜小巷是否仍在
东方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
那天朋友突然在微信上问我:"你说现在东方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神。这个问题像颗小石子,在记忆的湖面荡开一圈圈涟漪。东方这座小城,我在这生活了叁十年,却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小时候的东方,晚上十点可是夜生活的开始。街边大排档亮起昏黄的灯泡,炒河粉的锅气混着啤酒沫的香气,老人们在路灯下摆开象棋盘。而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子,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每家每户的烟火气。张阿姨家的栀子花香气会从墙头飘出来,李叔修理铺的卷帘门半开着,里面还传来收音机的咿呀唱戏声。
现在的东方确实不一样了。新建的商业广场灯火通明,年轻人更爱去那里的奶茶店和电影院。很多老巷子确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住宅小区。不过你要是愿意走走,还是能找到些藏起来的巷子。上周叁晚上十点半,我特意绕到老城区转了转。
在中山路后面,那条叫"竹篾巷"的老巷子居然还亮着几盏灯。八十多岁的陈爷爷仍然开着他的杂货铺,货架上摆着快要绝版的火柴和针线。"现在没几个人走巷子啦,"他慢悠悠地摇着蒲扇,"但我这店开到十一点,万一有人要买包盐呢?"
往深处走,巷子确实安静了许多。有些人家早早熄了灯,但也有几户窗子里透出温暖的灯光。偶尔还能闻到谁家在煲汤的香气,听到电视机里传来的对话声。这些声音在夜色里显得特别清晰,像是城市在深夜的轻轻呼吸。
其实仔细想想,深夜小巷是否仍在,关键不在于巷子本身,而在于里面还有没有生活。那些亮着的灯,那些飘出来的饭菜香,那些隐约的谈话声,才是小巷子真正的灵魂。现在虽然少了些热闹,但多了份静谧的美好。
前两天又路过改造后的民主路,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新建的仿古街巷里,虽然店铺九点就打烊,但那些石凳上总是坐着些不愿回家的人。他们叁叁两两地聊天,或是独自看着手机。这让我突然明白,人们终究还是需要这样能让人慢下来的空间。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东方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它们换了种方式存在,有的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有的融入了新的元素。重要的是,当我们需要一个能慢慢走路、能静静发呆的地方时,这些巷子总会在某个转角等着我们。
或许某个晚上,当你走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听到自己清晰的脚步声,看见某扇窗里透出的暖光,你就会突然懂得——这座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这些深夜依然醒着的小巷里。它们像守夜人,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最后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