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100米内学生约,附近学子相约
六安这座小城的午后,阳光总是懒洋洋的。我站在解放路天桥上,看着叁叁两两穿着校服的身影从底下经过,突然想起昨天朋友说的那句话:"现在想找人打场球都凑不齐,大家都忙着刷题呢。"
这话让我愣了下。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放学铃一响,篮球场五分钟内就能组起两队。现在倒好,明明六安100米内学生约着打球应该很方便,可操场上的身影确实稀稀拉拉的。是现在的孩子不爱运动了吗?好像也不是。
消失的课余时光
我特意在周五下午去了趟城区的几所中学门口。四点多的光景,涌出校门的学生们大多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行色匆匆。拦住两个男生问了问,一个要赶去补习班,另一个得回家写作业。"我们班男生现在都网上约游戏,线下打球?太费时间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说。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社区篮球场见到的一幕。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孩子本来约好打球,结果来了才发现没带水。最近的便利店就在一百米外,他们却掏出手机点外卖送货上门。当时我觉得这群孩子真会享受,现在细想,是不是连这100米的路程,都成了他们眼中的负担?
家长们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和王阿姨聊天时她说:"不是不让孩子玩,但眼瞅着要高考了,能多刷一道题是一道题。"她家就在学校隔壁小区,确实符合附近学子相约的条件,可女儿这学期连楼下散步的时间都被压缩了。
重新连接的可能
不过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上个月,我们社区搞了个"放下手机一小时"的活动,最初来的都是老年人。后来有几个中学生好奇围观,被拉着一块儿打羽毛球,结果第二天他们自己又来了,还带来了同学。
小卖部李老板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学生来买东西,要是碰上同学,能站在柜台前聊好久。好像离开了手机,他们反而更珍惜面对面说话的机会。"
我侄子有次和同学约在图书馆写作业,写完正好碰上我们小区几个孩子在踢毽子,他们就加入了。那天他回家特别兴奋,说下周还要去。你看,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想约着玩,只是需要个契机。
最近我发现,傍晚时分的公园里,学生模样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时是几个女孩围着石桌写生,有时是男生们比拼滑板技巧。虽然不像我们当年那样成群结队,但至少,他们开始走出去了。
或许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我们是否还给孩子们留下了相约的空间和时间。当课业压力占据了大半青春,当手机屏幕隔绝了真实温度,即便只有100米的距离,也可能变得遥不可及。
昨天傍晚,我路过九中旁边的巷子,听见两个男生在商量:"明天还来这家奶茶店写作业吧?"另一个笑着点头。看来,附近学子相约的故事,正在以新的方式续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