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小妹24小时喝茶,衡水姑娘全天候品茶
要说衡水这地方最出名的是什么,除了老白干,就得数茶馆里那些从早忙到晚的小姑娘了。你随便走进一家茶馆,准能看见她们提着茶壶穿梭在桌椅之间,那叫一个麻利。不过要说最地道的,还得是那种24小时不打烊的老茶馆,里头总有几个特别能扛的衡水小妹,眼睛熬得通红,手里那壶茶却始终冒着热气。
我认识个小妹叫阿茶,今年刚满二十,在东风街那家“不夜茶馆”干了两年夜班。问她为啥选这活儿,她咧嘴一笑:“白天睡觉清静,晚上热闹呀!”这话不假,深夜的茶馆跟白天完全是两个世界——没有喧嚣的谈生意,只有零散的几个熟客,就着昏黄的灯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凌晨叁点的茶香最浓
阿茶说凌晨叁点是个坎儿,这时候的客人最有意思。有加班到崩溃的程序员来讨杯安神茶,有睡不着的老爷子来听收音机,还有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来找地方歇脚。她得记住每个人的习惯:程序员要茉莉花茶不加糖,老爷子非得用那个缺了口的紫砂壶,新客人得主动递上热毛巾。这衡水姑娘全天候品茶的本事,全是熬夜熬出来的经验。
最难熬的是清晨四五点,街上连野猫都躲着睡觉,茶馆里静得能听见水烧开的声音。这时候阿茶就靠在柜台上,盯着墙上老钟表的秒针一圈圈转。问她困不困,她揉揉眼睛:“困啊,但闻着茶香就精神了。”她说这时候泡的茶最好,水刚滚,茶叶舒展得正饱满,连茶汤都格外透亮。
要说这衡水小妹24小时喝茶的功夫,还真不是吹的。有天凌晨我亲眼见她同时照看叁桌客人,左手提壶续水,右手给新客点单,嘴里还能提醒熟客“您常喝的普洱还剩半壶”。转身时马尾辫在空中划个弧线,那利索劲儿让人想起武侠片里的功夫高手。
白天换班的小姑娘都佩服阿茶,说她身上带着夜班的魂儿。可不是嘛,有回大清早看见她在晨光里收拾茶具,动作轻得像在抚摸刚醒来的婴儿。那些被她照顾了一夜的茶具,个个泛着温润的光泽。
常来的王大爷说得最在理:“这年头啊,肯踏实守着的年轻人不多了。”他每天雷打不动凌晨四点来喝茶,就为找阿茶说两句家常。有回阿茶感冒请假,老爷子在门口转悠半天,最后嘟囔着“换人泡的茶不对味”走了。
现在很多新式茶吧搞什么智能泡茶机,阿茶看着直摇头:“机器哪懂客人心情?”她说喝茶讲究的是个气儿,心情烦躁时茶要淡些,夜深人静时茶要浓些,这些分寸全靠人来拿捏。这话听着简单,可这份衡水姑娘全天候品茶的细腻,确实是机器永远学不会的。
天色蒙蒙亮时,阿茶会给自己泡当天第一壶茶。不是店里最贵的,就是普通的龙井,她说这个时辰喝这个最醒神。捧着茶杯站在店门口,看扫街的大爷、送奶的工人、晨跑的青年从门前经过,这时候的她不像服务员,倒像个守夜人,用茶香送走黑夜,迎接黎明。
最近听说有连锁茶企想挖她当店长,她犹豫好几天还是拒绝了。“在这习惯了,”她擦拭着茶海说,“客人认我的手艺,我也认他们的口味。”这话让我想起总来喝茶的出租车司机老李说的——全城跑下来,就爱来这儿喝阿茶泡的茶,解乏。
太阳升起来时,接早班的姑娘们叽叽喳喳地来了。阿茶仔细交代着哪桌客人需要特别照顾,哪些茶叶该补货,说话间又顺手给早起的学生灌了杯提神茶。交完班也不急着走,总要站在门口回望片刻,看晨光洒满茶馆的每个角落,这才安心下班。
巷子口的梧桐树下,晨练的大妈们正聊得欢。有个奶奶看见阿茶经过,扬声问:“今晚还当班不?”阿茶回头笑笑,举起叁个手指——这是她们之间的暗号,意思是老时间,老叁样。这份衡水小妹24小时喝茶的坚守,早已成了这条街最安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