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私人工作室品茶,贺州个人茶室品茗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2 17:17:17 来源:原创内容

那扇虚掩的木门后

沿着贺州老城区青石板路慢慢走,你会闻到一种特别的香气。不是黄姚古镇里飘出的豆豉香,也不是早点铺子蒸腾的米粉味儿,而是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从某扇虚掩的木门后悄悄钻出来。这香气像根看不见的丝线,轻轻牵着你的脚步。

我就是这样找到那家私人工作室的。门口没挂招牌,只悬着半截老竹筒,里面随意插着几枝绿萝。推门时铃铛“叮铃”一响,主人从里间探出身来,手里还捧着个紫砂壶:“来啦?正好水开了。”

这里和普通茶馆不太一样。没有密密麻麻的茶单,没有穿着统一制服的服务生。墙上挂着主人自己裱的茶饼,架子上摆着各式茶具,有的还带着窑变的偶然之美。他说这地方原来是间老书房,改造成工作室后,特意保留了原来的木梁结构。“在这儿喝茶,图的就是个自在。”他往茶海里出汤,动作不紧不慢,“想喝什么茶,咱们慢慢聊。”

我捧起刚沏好的昭平红,茶汤在金边白瓷杯里荡漾出琥珀色的光。这红茶带着桂北特有的清甜,像是把贺州山水都泡进了这一杯里。“很多朋友第一次来都好奇,”主人笑道,“觉得私人工作室搞得神神秘秘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找个舒服的地方,好好喝杯茶。”

他说起去年有个山西茶友,专门为了六堡茶找来。两人从下午喝到天黑,把八十年代的老茶和今年的新茶都比对着尝了一遍。“那天我们没怎么说话,就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后来他发信息说,在贺州个人茶室品茗的这几个小时,把他半年的疲惫都冲淡了。”

窗外飘起细雨,打在瓦片上沙沙作响。主人起身关了半扇窗,回头问我:“要不要试试本地的手工绿茶?是一个瑶族阿婆自己炒的,外面买不到。”他取出茶叶时那种珍重的神态,让我忽然明白了——这种私人工作室的珍贵,不在于茶有多名贵,而在于每一泡茶背后的人和故事。

雨渐渐大了,又有一位熟客推门进来,很自然地坐在茶台旁。主人顺手递过去一个温好的杯子,继续着我们刚才的话题:“现在人都忙,连喝茶都像赶场。可是你想,好茶需要时间慢慢醒,人的心情不也一样吗?”

那天我在那儿待了整个下午,喝了叁种茶,听了好几个与茶有关的故事。离开时雨停了,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淡淡的金色。我回头看了看那扇木门,它依然虚掩着,仿佛在等待下一个被茶香吸引的路人。

如今每次路过那片老城区,我还会想起那个下午的茶香。或许在贺州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这样的私人工作室,它们安静地存在着,为忙碌的城市保留着一方可以慢慢呼吸的天地。下次你若来贺州,不妨也循着茶香去找找看——说不定,那扇虚掩的木门后,正有一壶刚好沏到火候的茶在等着你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