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学生品茶工作室,宁德学子茶艺交流空间
走进宁德学生品茶工作室,最先闻到的永远是那股清雅的茶香。几个穿着校服的大学生正围坐在原木茶桌旁,有人专注地注水,有人轻轻转动盖碗,还有个男生正对着手机屏幕比划:"你看,这样闻香能感受到山场气息吧?"
这个藏在大学城角落的茶艺交流空间,最近成了不少宁德学子课后最爱溜达的地方。别看现在大家手法娴熟,刚开始可是闹过不少笑话。计算机系的小陈挠着头回忆:"第一次泡岩茶,我把整个盖碗都淹了,茶汤苦得能当墨水用。"旁边外语学院的女生笑着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第一次喝单丛被烫到跳起来的样子。"
茶盘上的青春时光
周五傍晚的宁德学生品茶工作室总是特别热闹。茶艺社的成员们会把不同产区的茶叶摆成长龙,从福鼎白茶到武夷岩茶,每个人都能说出门道。大叁的李同学边整理茶具边说:"我们这儿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去年还改良了潮汕工夫茶的二十八式,改成更适合年轻人的十二道工序。"
有趣的是,这个宁德学子茶艺交流空间渐渐变成了跨专业交流的据点。茶香氤氲中,文学院的学生在讨论茶诗,设计系的在画茶包装草图,经贸学院的则琢磨着茶叶电商。有次泡着老枞水仙,几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居然碰撞出创业点子——用础搁技术展示茶山实景。
最让组织者意外的是,这个宁德学生品茶工作室竟成了情感联结的纽带。上学期期末,有个男生悄悄来找社长,想学泡茉莉花茶:"她总在图书馆熬夜,我想让她喝点安神的。"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杯茶真的帮到了那位备战考研的学姐。
窗外梧桐叶落了又绿,茶桌上的话题也从期末考试聊到人生理想。今年清明前后,工作室组织了茶山研学,十几个同学跟着茶农凌晨四五点采茶青。财务管理专业的小王抹着汗说:"以前只知道喝茶,现在才懂得每片茶叶都带着温度。"
现在经过工作室,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今天喝的那款凤凰单丛,后调有杏仁香哎!""明天我带政和的白牡丹来对比试试?"那些曾经分不清六大茶类的年轻人,如今已能品出不同山场的风土差异。不过他们最享受的,还是放下手机,在茶香中找回专注的时光。
暮色渐浓时,最后一泡茶的余香还在室内萦绕。几个学生约好周末要去茶城淘盖碗,他们的身影融入晚霞,而那间亮着暖灯的宁德学子茶艺交流空间,继续等待着下一个推门而入的爱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