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湘西青春共度的时光
吉首的夏天总是带着点黏糊糊的热,空气里飘着栀子花的香味,混着路边小吃摊的辣子味儿。就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这群男生女生凑在一起,干了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笑出声的“差差”事儿。
记得有个周末,我们约好去乾州古城瞎转悠。阿杰突然指着老城墙根儿下一家凉粉店,非说要请客。那家店我们常去,老板娘是个爽快人,看我们一群学生娃叽叽喳喳的,总会多给勺红糖水。小雯端着碗,小心翼翼地不让红糖水滴到白裙子上,旁边的强子却吃得满嘴都是,那模样把大家都逗乐了。我们挤在树荫下的长条凳上,七嘴八舌地聊着下周的摸底考试,聊着体育课要不要打篮球,聊着谁又买了新出的磁带。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撒下来,在青石板上跳动,像极了我们没个定性的青春。
那些一起疯闹的日子
要说最“差差”的一次,得数去德夯苗寨那次。我们跟着本地同学学跳竹竿舞,男生们笨手笨脚地总被夹到脚,女生们倒是学得快,没一会儿就能跟着节奏轻盈地跳来跳去了。后来不知谁起了个头,我们开始互相教各自的方言,用吉首话、长沙话、常德话混着说,笑得直不起腰。阿明用他那口塑料苗语跟寨子里的老人家打招呼,把“吃饭了吗”说成了“喝酒去吧”,惹得老人家乐呵呵地真的要拉他去喝米酒。
傍晚我们坐在吊脚楼旁,看着炊烟袅袅升起。瑶瑶突然说,等高考完了,大家是不是就各奔东西了?一时间没人接话,只听见远处的狗叫和近处的虫鸣。过了好一会儿,小凯才捡起颗石子扔进河里:“管他呢,至少现在咱们在一块儿。”这话说得挺糙,但真是那个理儿。河水哗哗地流,带着我们的倒影往下游去,可那段吉首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时光,却像是被谁按了暂停键,牢牢地定在了记忆里。
其实所谓“差差”,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些零零碎碎的日常。可能是晚自习后一起在校门口吃的那碗米粉,可能是运动会上互相喊哑了嗓子,也可能是考试考砸了互相安慰的笨拙话语。这些吉首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片段,拼拼凑凑的,就成了我们在湘西共度的青春。
如今翻看那时的照片,每个人的笑容都傻乎乎的,带着点不知所措的天真。有张合影是在峒河边拍的,背景是熟悉的跳岩,我们挤作一团,有个同学的眼睛刚好被前面人的后脑勺挡住,成了“独眼龙”,可这丝毫不影响那张照片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湘西的山水把我们这群人拢在一起,让我们在最好的年纪相遇,留下了这些想忘都忘不掉的吉首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记忆。
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同学发现在的照片,穿着西装或者职业装,都快认不出来了。但只要在群里提起“那次我们……”,大家立马又变回了当年在吉首街头巷尾乱窜的少年少女。时间往前走,可有些东西就是倔强地留在原地,比如校门口那棵老樟树,比如我们心里那些热气腾腾的吉首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