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品茶上课,晋州茶艺学习体验
茶香里的慢时光
推开晋州品茶上课的教室门,那股熟悉的茶香便扑面而来。说来也怪,明明还没开始泡茶,空气中却早已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草木清气,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收进了这间屋子里。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人,他招呼我们坐下时说的第一句话就很有意思:“咱们今天不是来学技术的,是来和茶叶交朋友的。”
我小心翼翼端起面前那个素白瓷杯,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以前总觉得喝茶嘛,热水一冲就行了,哪来这么多讲究?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看一片叶子在水里旋转、下沉,再缓缓展开它原本的模样,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就像看着一个害羞的人,慢慢对你敞开心扉。
老师轻轻敲了敲桌子,把我的注意力拉了回来。“注意看水纹,”他指着我的杯子,“好的茶叶会在水里画出不一样的纹路。”我低头仔细看,还真的,那些细小的波纹一圈套着一圈,像是茶叶在低声诉说它的故事。这种细腻的观察,在平时的生活里早就被我们忽略了。
指尖上的茶艺课
正式动手泡茶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手有多笨。明明看着老师行云流水的动作,轮到我自己却总是手忙脚乱。水温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注水时水流忽大忽小,就连最简单的拿盖碗都会烫到手。旁边的阿姨看着我的窘态,忍不住笑了:“小姑娘别急,这泡茶啊,急不得。”
说来也怪,反复失败几次后,我反而放松下来了。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就慢慢来吧。当我不再盯着时间,不再纠结动作是否标准,只是专注地看着水流和茶叶相遇的刹那,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起来。手腕轻轻一转,水流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热气蒸腾而上,带着茶香钻进鼻腔——那一刻,突然就懂了什么叫“活在当下”。
这种沉浸式的晋州茶艺学习体验,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学包饺子。那时候也是笨手笨脚的,馅料总是从饺子皮里漏出来。奶奶从不批评,只是笑眯眯地重新示范。就像现在的茶艺老师,他总说:“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和茶相处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晋州茶艺学习体验中结识了各行各业的茶友。坐在我旁边的是个程序员小哥,他说来学茶是为了对抗工作中的焦虑;对面那位退休教师则说,喝茶让她找到了退休生活的节奏。我们因为茶而坐在一起,聊的却不只是茶,更像是分享各自的生活态度。
课程接近尾声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只用嗅觉和味觉去感受最后一泡茶。说来奇怪,当视觉被关闭后,其他感官突然变得异常敏锐。我能清晰地分辨出茶汤里隐藏的花香、果香,还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阳光晒过树叶的味道。这大概就是茶叶最本真的语言吧。
走出教室时,天色已近黄昏。我抱着刚买的茶具,心里盘算着今晚就要在家练习泡茶。不是因为要掌握什么技能,只是单纯想留住这份宁静的感觉。街上的车水马龙依旧,但我的心里却多了一方安静的茶席。或许这就是茶文化的魅力,它不急着改变你,只是温柔地给你另一种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