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800元快餐贵不贵,林芝800元套餐价格对比
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在讨论林芝的旅游消费,有人晒出一张800元快餐的小票,配文就叁个字:"值不值?"底下评论立马炸开锅。有人说这价格在北上广都够吃顿像样的日料了,也有人说景区物价本来就高,毕竟运输成本摆在那儿。
记得去年秋天我去林芝看桃花,在巴宜区街边小店点过一份牦牛肉炒饭。老板娘边颠勺边叹气:"我们这儿新鲜蔬菜都得从成都运,碰上雨雪封山,白菜能卖到肉价钱。"那份炒饭48元,当时觉得肉疼,现在看到800元套餐的讨论,反而能理解几分。
价格背后的风景附加值
其实在旅游区吃饭,从来都不是单纯为食物买单。就像在洱海边吃菌锅,在叁亚啃椰子鸡,你付的钱里早就包含了窗外的蓝天白云。林芝800元套餐里要是装着南迦巴瓦峰的日落,或是雅鲁藏布江的晨雾,那感觉就和在城里吃工作餐完全两码事了。
我特意问了常跑川藏线的导游老陈,他掰着手指头算:" 鲁朗石锅鸡用的手掌参,松茸旺季每斤要三四百,更别说用整块墨脱石凿的锅子。要是套餐里含这些,800块还真不算宰客。"他眨眨眼补充,"当然啦,要是普通炒菜敢卖这个价,我第一个去市场监管局举报。"
最近刷到不少游客拍的视频,有个小姑娘举着林芝特色松茸火锅嘟囔:" 这汤底鲜得眉毛都要掉了!"镜头扫过她身后的藏式木楼,经幡在雪山背景下飘动。这样的体验,确实很难用普通快餐的标准来衡量。
不过话说回来,景区消费最怕的就是信息不透明。有些店把"特色套餐"包装得天花乱坠,端上来的却是冷冻肉和蔫菜叶。所以看到林芝800元套餐价格对比的讨论,我倒觉得是件好事——至少大家在认真琢磨怎么花得明白。
表哥上个月带家人去林芝,特意发了条长微博比较不同价位的套餐。480元的牦牛火锅配青稞饼,980元的全松茸宴配藏香猪,每道菜都标注了食材产地。这种明码标价的方式,反而让游客更容易做选择。
其实想想挺有意思,我们在城市里喝杯30块的奶茶不眨眼,到了景区却对当地人的生计斤斤计较。不是说要当冤大头,但有时候是不是也该考虑下,那些在海拔叁千米为我们颠勺的厨师,那些骑马跨河送食材的牧民?
下次要是再去林芝,我大概会先看看菜单有没有标注食材来源,再望望窗外的桃花沟。要是能就着雪山盛景,吃口热乎的当地特色,这钱花得倒也不算糊涂。毕竟旅行这回事,说到底买的是记忆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