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品茶私人工作室,凌源私人茶室品茗空间
路过凌源老街时,总能在巷子深处瞥见几处素雅门匾。那天碰巧躲雨,我推开了那家挂着"凌源品茶私人工作室"的木门,没想到这一脚竟踏进了另一重天地。
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正在冲泡凤凰单丛,兰花香气混着水汽氤氲满室。她边烫杯边说:"很多人以为我们只是卖茶,其实更想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喝茶节奏。"窗外雨声渐密,她将茶海顺时针轻转叁圈,"就像这水纹,每道涟漪都有自己的模样。"
茶香里的慢时光
工作室二层藏着叁个主题茶室,最特别的要数那间带天井的和室。竹帘半卷,能看到雨水顺着青瓦滴落在石钵里。茶主人笑道:"有些老客常来,不要名贵茶具,就爱捧着自家马克杯坐在角落。"他指着墙边的榆木茶台,"上周还有个姑娘在这儿写完毕业论文,说闻着茶香特别安心。"
我发现他们的茶单很特别,除了按茶类分类,还标注着"晨醒""午后""夜安"叁种时段推荐。玻璃罐里装着拼配茶样本,竟有款加入凌源山楂干的滇红,喝起来意外地酸甜适口。
私人定制茶事
临近端午时遇到位来定茶礼的顾客,想要融入槐花元素的礼品茶。茶艺师取出今春窖藏的槐花干,与政和工夫拼配试饮。第叁次调整比例后,那位顾客突然拍手:"就是这个味道!像我奶奶以前蒸的槐花糕。"
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正是凌源私人茶室品茗空间最打动人的地方。他们甚至帮客人记录偏好的水温、冲泡次数,形成专属的茶谱。有位常驻外地的大夫,每次回凌源都要来复制父亲的喝茶习惯——用建水紫陶壶,第叁泡焖足二十秒。
暮色渐浓时又来熟客,熟练地从茶柜取出存着的白毫银针。茶艺师默契地递上他常用的天目盏,转身调节香薰机飘出雪松清香。不需要多余寒暄,铜壶煮水的咕嘟声已然开启属于他的黄昏仪式。
雨停时我准备离开,发现门廊多出个简易茶摊,陶罐里插着新采的菖蒲。茶艺师正给快递小哥递去消暑的薄荷茶,那抹沁凉仿佛还带着山泉的触感。这大概就是茶最本真的样子——不论在雅室还是街边,总能恰好出现在需要温暖慰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