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邻近黄石站旁的小胡同

发布时间:2025-11-03 03:08:07 来源:原创内容

黄石站旁的那条小胡同

那天下午四点多,我从黄石火车站出来,背着双肩包在广场上发呆。出站口那些揽客的司机吆喝着,公交车排着队吞吐着旅客,整个广场吵得像一锅滚粥。我眯着眼望向马路对面,突然注意到站前广场对面藏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其实说巷子不太准确,它更像是两栋旧楼之间挤出来的缝隙,灰扑扑的,要是走快些可能就错过了。

巷口蹲着个卖煎饼的大姐,叁轮车上支着遮阳伞,铁板擦着面糊滋滋作响。我凑过去买了个煎饼,顺口问这条巷子通到哪儿。大姐头也不抬:"往里走就是了,老住户都从这儿抄近路,比绕大马路快十分钟哩。"她说的老住户,指的是住在后面那片红砖楼里的人。那些楼房有些年头了,墙皮褪色得厉害,阳台外还挂着竹竿,晾着衣服像彩旗。

我咬了口煎饼往里走,巷子比想象中深。脚下是水泥路,但裂了很多缝,缝里长出些顽强的野草。走了十来米,世界突然就安静了,车站的喧嚣被甩在身后,仿佛有道无形的墙把那些噪音都挡住了。巷子两侧的墙壁很有意思,左边那面爬满了爬山虎,右边那面贴满了小广告,修空调的、开锁的、出租房子的,层层迭迭,新的盖住旧的。

再往里走,巷子变宽了些,出现个小卖部。其实就是一楼住户把临街的窗户改了改,外面摆个冰柜,里面货架上堆着零食饮料。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正听着收音机里的楚剧,摇头晃脑的。我买了瓶水,和他聊起来。他说这巷子可有年头了,比对面的火车站老得多。"那时候哪有什么黄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只有条土路,去城里都得从这儿走。"大爷说话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像在回忆很久以前的事。

我注意到巷子深处有棵大槐树,树干很粗,得两人合抱。树荫下摆着石桌石凳,几个老人正在下棋。我凑过去看了一会儿,他们谁也不说话,只有棋子落在石板上的清脆声响。穿背心的老爷子突然"将军"一声,对面戴帽子的便挠头苦想。围观的人也不支招,就安静等着。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巷子口,时间好像在这里走得更慢些。

巷子并非笔直的,拐了个弯,视野突然开阔。这里藏着几家小店,修鞋的、配钥匙的、裁缝铺,都是那种在商场里绝迹的老行当。修鞋师傅坐在小马扎上,敲敲打打;裁缝铺里,老式缝纫机哒哒作响。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有家旧书店,门脸很小,里面堆满了书,老板正给一本泛黄的书换封皮。我问他在这儿开多久了,他伸出叁根手指:"叁十多年咯,搬过几次,最后还是回到这条邻近黄石站旁的小胡同。"

夕阳西下时,我走到了巷子另一端。回头望去,巷子深处已经亮起零零星星的灯火,煎饼摊的香味飘过来,混合着旧书的霉味和晚饭的炊烟。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新生与陈旧,喧嚣与宁静。火车站代表着来来往往的现代节奏,而这条黄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却固执地保留着旧时光。它不拒绝改变,也不刻意迎合,只是静静地在那里,成为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背景。

离开时我又经过那棵大槐树,下棋的人已经散了,石桌上还留着棋局。我想明天他们还会来,把这盘棋下完,或者重新开始一盘新的。就像这条巷子,每天都有故事在发生,平凡,但真实。走出巷口,火车站广场的灯光已经亮起,公交车仍然排着队,旅客依然行色匆匆。我站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突然觉得,或许每条看似普通的巷子,都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