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150的爱情在哪条街,高碑店150号爱情街道位置
高碑店150的爱情在哪条街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前阵子,我一个好久不见的老同学突然在微信上问我:“嘿,你知道高碑店150的爱情在哪条街吗?”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高碑店我去过啊,那边不是古典家具和建材挺出名的嘛,怎么突然冒出个“爱情街”,还带门牌号的?
我这位同学呢,平时挺靠谱一人,不像是会开玩笑。他神神秘秘地,只说是听别人提起的,觉得特别好奇,又搜不到具体信息,这才来问我这个“老北京通”。得,这下可把我给问住了。我这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心想,难不成高碑店那片儿,还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浪漫角落?
为了不丢面子,也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亲自去弄个明白。找了个周末下午,我就奔着高碑店去了。说实话,一路上我心里都在打鼓,这“150号”听着像个地址,可“爱情”这东西,它没门牌啊。我一边走,一边琢磨,这会不会是家特别的咖啡馆,或者是个有情调的小书店,大家口口相传,就给了它这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
到了高碑店那片,我沿着主干道慢慢溜达,眼睛跟扫描仪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墙上的蓝色门牌。150号,150号……看到了!那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红砖小楼,跟周围现代化的建筑相比,带着点不一样的韵味。但它门口挂着的牌子,却是一家做传统木工的工作室。我站在门口,有点茫然,这跟我想象中的“爱情”场景,好像不太搭边。
我鼓起勇气,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飘着好闻的木料香气。一位老师傅正在埋头打磨一件家具。我有点不好意思地问他,知不知道这里有个对于“爱情”的别称。老师傅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笑了。他说:“小伙子,来找‘爱情’的吧?隔叁差五就有人来问。”他告诉我,他们这家店在这儿开了几十年了,从父辈手里传下来的。之所以被叫作“150的爱情”,是因为这条街的门牌号,加上他们店里卖的,都是些成双成对的物件。
老师傅领着我往里间走了走,指着一对做得极其精巧的官帽椅说:“你看,这椅子,单个儿放着,就是个凳子。可两个配成一对,往那儿一摆,味道就变了,像不像一对儿相守的老夫妻?”他又指了指旁边一对雕着缠枝莲的木箱,“这箱子,一个装绫罗,一个藏绸缎,合在一起才是个‘好’字。我们这儿的客人,好多都是为结婚置办家当,或者给金婚的父母找念想的。东西用久了,有了感情,这地方的名字,不知怎么的,就被传成了‘高碑店150号爱情街道位置’。”
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所谓的高碑店150的爱情在哪条街,找的并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挂满爱心霓虹灯的街道,而是这份藏在日常生活里的、对美好伴侣和长久感情的寄托。那份“爱情”,不在街上,而在这一木一榫的默契搭配里,在那些把这里的老物件带回家的人们的生活里。
我道了谢,走出工作室。再看这条普普通通的街道,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夕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墙面上,显得特别温暖。我给我那同学回了条信息:“找着了,高碑店150号爱情街道位置没跑儿,但那份感觉,你得自己来体会。” 他回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我想,他大概也懂了吧。有些地方,它的名字和故事,就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等着有心人去慢慢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