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附近100块钱的爱情,周边百元情感故事
那盏昏黄的路灯
路灯把老王拉得老长,他蹲在江宁区某个城中村口,手里的烟快要烧到指头。微信响了,是那个叫“小茉莉”的姑娘发来的:“叔,我到了,穿白裙子。”
老王五十出头,在附近工地扎钢筋。昨天工友挤眉弄眼地推给他一个号码:“试试呗,一百块,说说话。”他犹豫半天才拨通,对方声音细细的,说就在南京周边,见面聊聊天,一百块钱。这点钱在南京市区,连杯像样的咖啡都买不着。
女孩子看起来二十岁不到,瘦得像张纸。她递过来一瓶矿泉水:“叔,就这儿聊吧。”路灯下,老王看见她手背有块胶布。她注意到他的目光,把手缩回去:“在电子厂被烫的,夜班。”
他们坐在路沿上,像两尊被城市遗忘的雕塑。小茉莉说她是安徽来的,厂子就在南京边上。“一百块钱对我们挺重要的,”她声音很轻,“够买叁天早饭,或者……给我妈寄回去买药。”
老王没碰那瓶水。他想起自己女儿,在老家读高中。上次通电话,女儿说要买参考书,他转了叁百。此刻他忽然明白,这一百块钱,对有些人来说,真的能撑起一点尊严。
城中村的夜晚
不远处,广场舞的音乐飘过来,夹杂着炒饭摊子的香味。小茉莉说着说着哭了,说想家,说厂里组长骂人难听。老王就听着,偶尔插一句“然后呢”。
这一带是南京的城乡结合部,房租便宜。很多在南京市区工作的人住不起城里,就挤在这片。晚上特别热闹,各种口音的人聚在路边,吃着十块钱的炒饭,喝着五块钱的啤酒。
老王想起工地上老张说的话:“这些姑娘,要不是真难,谁愿意挣这一百块?”当时他还不懂,现在看着小茉莉哭花的睫毛,他好像懂了一点。这一百块钱的爱情,说到底是种陪伴,是这座城市给不了的温度。
临走时,老王把两百块钱塞进矿泉水瓶底下。“拿着吧,”他说,“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茉莉愣了下,低头说了声谢谢,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那晚老王走回工棚,天上星星很亮。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南京,那时玄武湖门票才两块钱。现在城市越来越漂亮,可有些东西,却越来越贵,又好像越来越便宜。
后来他再没联系小茉莉,但每次路过那个路口,都会朝路灯下看一眼。有时候他在想,也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故事,藏在霓虹灯照不到的角落,轻轻轻轻的,像夜来香的开合,只有晚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