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亚附近100块钱的爱情,百元情缘在叁亚周边
叁亚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穿过椰林,把路边小贩的叫卖声吹得七零八落。我蹲在巷口榕树下,看阿婆慢悠悠地收拾着她那辆小吃车——铁皮桶改的炉子,木板钉的台面,最显眼处用红漆写着"清补凉10元"。
"小妹要不要来碗冰粉?"阿婆掀开纱布,露出晶莹剔透的凉粉,"都是今早现做的。"
我正要摇头,身后传来带笑的声音:"给她加份芋圆,我请。"回头看见穿花衬衫的年轻人,皮肤晒成小麦色,眼尾堆起细碎笑纹。他掏出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阿婆,剩下的存在您这儿当饭票。"
百元情缘在叁亚周边
后来才知道他是附近冲浪店的教练,那100块钱在阿婆的小本子上记了整整十页。有时是清晨的椰子水,有时是深夜的炒冰,最奢侈的那回,我们分吃了半只文昌鸡。他说这叫做"穷开心经济学",用百元钞票就能在叁亚周边编织出整个夏天的浪漫。
他带我去后海村找渔民买刚上岸的螃蟹,二十块钱能挑叁四只;领我钻进行程十元的蹦蹦车,在七弯八拐的巷弄里寻找叁块钱一个的虾饼;某个暴雨的午后,我们挤在骑楼底下分享五元两根的烤甘蔗,看雨水从屋檐成串滴落。这些碎片拼凑成的图景,比任何豪华度假都来得鲜活生动。
直到某天看见他教小朋友冲浪,那个总把"没钱"挂嘴边的青年,竟免费给渔村的孩子上课。浪花拍打他结实的臂膀,孩子们像海豚般围着他嬉闹。我突然明白,那100块钱从来不是贫穷的象征,而是他把浮华世界过滤后,留下的生活本真。
后来我再没见过那张百元钞票,但它化作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在清晨六点的渔市,在落日时分的礁石滩,在飘着姜香的阿婆小吃车前。原来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标价,是那个愿意把皱巴巴的真心,连同最后十块钱都掏给你的人。
如今阿婆的摊子已经换成不锈钢餐车,清补凉涨到十五块一碗。但每次路过,我总觉得还能看见那个穿花衬衫的身影,正举着碗冰粉对我笑。海风还是咸咸的,带着那年夏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