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学院外援女,延大外籍女生风采

发布时间:2025-11-07 19:11:5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走在校园里,总能遇见几个金发碧眼的姑娘抱着课本匆匆赶路,她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同学打招呼,那画面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延吉学院外援女这个群体,不知不觉已经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记得上学期选修跨文化交流课,班里就坐着两位来自俄罗斯的女生。第一次小组讨论时,我们发现彼此都用着生硬的外语,场面着实有些尴尬。但没过几天,她们就开始教我们跳简单的民族舞蹈,我们还带着她们去学校后门吃麻辣烫。看着她们被辣得直喝水又停不下筷子的样子,大家都笑作一团。

文化碰撞的日常

要说这些外籍女生给我们校园带来的变化,那可真是无处不在。食堂里,现在除了传统的泡菜和石锅拌饭,偶尔也能看到意面或沙拉的影子。图书馆的外文书架前,总能看到她们和中韩学生一起查资料的身影。最有趣的是在体育课上,她们打羽毛球的姿势和我们不太一样,但玩起来反而更有意思了。

我认识的一位韩国女生说,她刚来时特别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冬天冷得让她想家。但班里的同学轮流带她去买厚衣服,教她怎么系围巾,现在她反而成了最不怕冷的那个人。说到这里她眼睛都笑弯了:“其实在哪儿上学都一样,有人关心的地方就是家。”

这些延大外籍女生风采不仅体现在课堂和校园活动里,更体现在那些细微的生活瞬间。比如她们会在传统节日时,穿上自己国家的民族服饰,在文化节上展示特色美食。也会在期末考试前,和中韩同学一起在通宵自习室奋战到天亮。

有时候我在想,大学之所以让人怀念,不正是因为这些鲜活的人和故事吗?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最美的年纪相遇,互相影响着,也共同成长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是在某个午后,你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几句俄语;也可能是在社团活动时,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她们的某种生活习惯。

记得上学期期末,我们专业和几位留学生一起完成小组作业。起初大家都担心语言障碍会影响进度,结果发现根本多虑了。她们用手机翻译软件加上比手画脚,我们则是中韩英语轮番上阵,最后不仅作业完成得不错,还发明了不少只有我们才懂的“暗号”。交作业那天,老师说这是我们最有创意的一次展示。

走在现在的校园里,你会发现留学生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元化。她们会和本地学生一起去图们江边写生,会组团去长白山旅行,会在周末的操场上踢毽子。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其实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

说到延吉学院外援女,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她们的外语优势。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她们带来的远不止语言上的帮助。那种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包容态度,还有把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的亲和力,这些或许才是更珍贵的礼物。

傍晚时分,经常能看到叁叁两两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操场边聊天。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笑声飘得很远。这时候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这所位于边境线上的大学,正因为这些年轻的面孔而变得格外生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