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邻近的火车站旁小胡同

发布时间:2025-11-06 14:39:10 来源:原创内容

潍城区的那条老巷子,你知道的,就是潍坊火车站对面的那条。每次路过火车站广场,总会下意识朝那个方向望两眼。巷口那家烧饼铺的芝麻香,混着隔壁五金店的铁锈味,顺着风就飘过来了。

昨晚六点多,我又钻进了这条巷子。下班高峰刚过,巷子里反而热闹起来。卖糖炒栗子的老大爷正和修鞋匠唠嗑,说儿子在城南买了新房。有个穿校服的男孩蹲在旧书摊前,手里捧着本泛黄的《潍坊风物志》,那专注劲儿,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

巷子里的市井画卷

再往里走,景象更鲜活。裁缝铺的王姨正给邻居改裤脚,线轴转得嗖嗖响。"老规矩,五块!"她头也不抬地说。斜对面的理发店里,老师傅拿着推子,在客人头上修剪出整齐的发际线。巷子中段有口老井,如今封了盖,成了大爷们下棋的宝地。穿堂风吹过,晾在竹竿上的衬衫轻轻摆动,像在跳舞。

我常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挤在这条窄巷里生活?开小卖部的李哥给我算过账:他在巷子里租个门面,月租不到主干道店铺的叁分之一。"虽说挣得不多,"他递给我一瓶冰镇汽水,"但街坊邻居都熟,孩子放学自己就能走回来,踏实。"

这条邻近火车站旁小胡同,像个倔强的老人,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保持着独特节奏。新建的高铁站分流了部分客流,但这条巷子依然人来人往。刚从火车站出来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进来找吃的,附近的居民拎着菜篮子慢悠悠地逛,偶尔还有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捕捉市井画面。

巷子深处的老手艺

巷尾那家修表铺开了四十多年。陈师傅的柜台里摆着各式各样的老旧钟表,他戴着单眼放大镜,用小镊子夹起细小的齿轮。"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干这个了,"他说话时手上的活儿不停,"但老街坊们还认我的手艺。"正说着,有个中年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赶火车前手表突然停了,请陈师傅看看。老师傅不慌不忙,叁两下解决了问题。

傍晚时分,巷子迎来另一番光景。小吃摊的灯火次第亮起,油炸声、翻炒声、吆喝声此起彼伏。那家开了叁十年的面馆外,又排起了小队。老板娘记得熟客的口味:"不要香菜多放醋,对吧?"从火车站方向走来几个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显然是被香味吸引过来的。

我坐在面馆外的矮凳上吃面,听见两个老人在聊拆迁的传闻。"拆不了,"戴老花镜的大爷很笃定,"这巷子连着火车站的地下管网,动起来麻烦得很。"另一个摇头:"现在这样挺好,我孙子就爱吃这家的肉饼,拆了去哪找?"

夜色渐浓,路灯把行人影子拉得老长。潍坊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慢慢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从火车站方向传来的汽笛声。明天一早,它又会恢复喧嚣,继续演绎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就像城市肌理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让整个片区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