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一品楼品凤楼社区交流平台
这几天邻居张大爷突然问我,知不知道瓦房店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的事儿,说他儿子整天抱着手机在那上面跟人聊得热火朝天的。这话倒是勾起我的兴趣了,趁着周末有空,我也点开这个论坛瞧了瞧。
刚进去就看到首页飘着个热帖,楼主正在组织周末的羽毛球活动。底下跟帖的有问具体时间的,有直接报名的,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次可别再放鸽子。看着这些对话,忽然觉得这不像个虚拟社区,倒像咱们瓦房店老街坊的院门口,谁家有事儿往那一站,左邻右舍就都凑过来了。
藏在屏幕后的市井烟火
翻着翻着,我发现个特别有意思的版块叫“巷子深处”。有个大姐发了条“老家带来的土鸡蛋吃不完”,附了张竹篮子里堆满鸡蛋的照片。才过了半小时,下面就有好几个人留言说要换,有人拿自己做的辣酱换,有人用新摘的蔬菜换,还有个年轻人说可以帮修电脑换鸡蛋。这种带着温度的交易,可比冷冰冰的购物网站有人情味多了。
要说这个一品楼品凤楼社区交流平台最热闹的,还得是“瓦房店往事”那个版块。前几天有位老先生发了张叁十年前人民公园的老照片,灰白影像里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正在溜冰。没想到这张照片炸出好多故事,有人认出照片里的人是现在开超市的王老板,还有人说起当年在公园相亲的趣事。这些陈年旧事像老酒,在论坛里慢慢发酵,飘出岁月的香味。
当然啦,论坛里也不全是怀旧。在“生活帮手”区里,刚有人问哪家装修公司靠谱,马上就有人分享自己家装修的经验教训;有人打听孩子上学的事,立刻有几个家长出来支招。这种即时又真切的互助,让人感觉咱们瓦房店人真挺团结的。
不过我也注意到,这个瓦房店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最近在讨论要不要开发手机础辫辫。年轻人普遍支持,说用着方便;可几位老用户却担心,改成础辫辫后那些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家就被挡在门外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大家坐在巷口大树下聊天的光景,技术发展是好事,可那份谁都能参与的热闹劲儿,还是挺珍贵的。
偶尔也会看到有人发帖说心情不好,下面总有人耐心开导。有次是个高中生抱怨考试压力大,回帖里有分享自己当年怎么熬过来的,有教放松方法的,还有个开面馆的老板说:“考完试来我店里,请你吃碗加牛肉的面。”这样的细节,总让人心里暖暖的。
现在每天打开这个论坛看看,已经成了我的习惯。虽然大家素未谋面,但透过屏幕,能感受到都是实实在在的瓦房店人。这里既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也有让人捧腹的趣事,偶尔还会为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但说到底,都透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记得有天下雨,论坛里突然冒出条帖子,说在中山路捡到把钥匙。没过多久,真的有人来认领,原来是对小情侣吵架时丢的。这种小事在别的地方可能不算什么,可在这个以瓦房店人为核心的论坛里,却显得格外亲切。就像小时候在弄堂里,谁家有事喊一嗓子,整条巷子都能听见。
说来也怪,明明是个网上论坛,却让我想起以前瓦房店老百货公司门口那棵大槐树。夏天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冬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生意信息在那儿交流,新鲜事儿在那儿传播。现在这棵“槐树”搬到了网上,成了这个一品楼品凤楼社区交流平台,但那份街里街坊的亲近感,倒是一点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