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品茶自带工作室,胶南喝茶私人订制空间
朋友上周末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发现了个喝茶的好地方。我本来以为就是普通茶馆,结果他拉着我拐进老城区一条安静巷子,指着个爬满爬山虎的老房子说:“喏,就是这儿。”
推开木门,风铃叮当作响。店主是位穿棉麻衫的姑娘,正蹲在院子的石阶前插花。见我们进来,她抬头笑了笑:“随便坐,水在炉子上烧着。”
像回家似的自在
这地方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没有服务生跟在身边问东问西,茶具都摆在原木架子上,想用哪套自己取。朋友熟门熟路地从包里掏出他珍藏的岩茶,我这才明白什么叫“胶南品茶自带工作室”——原来真可以带自己的茶叶来,店主还帮忙醒茶温壶。
墙角有个小书架,摆着些旧书和茶器。我抽了本泛黄的茶经,窝在藤椅里翻看。阳光透过竹帘,在青石地板上洒下细碎光斑。隔壁桌的中年人独自泡着茶,偶尔对着窗外发会儿呆。没有人高谈阔论,只有注水声和隐约的炭火噼啪。
店主偶尔会过来看看水温,轻声提醒:“第二泡可以稍坐杯。”她说话总是轻轻的,像怕惊扰了茶叶舒展。
每个人的私人茶空间
后来聊起来才知道,这里还能预约私人时段。上个月有位老先生包了东厢房,带着整套紫砂来泡陈年普洱;前几天几个年轻人在这儿办茶会,各自带了不同山场的肉桂对比品鉴。
这种模式挺新鲜的——既保留了茶馆的便利,又有自家茶室的私密。需要时店主会帮忙指点冲泡技巧,想独处时也不会被打扰。朋友说他最近常来,有时带着新收的茶样试喝,有时就是来安静地待半天。
我忽然想起那些连锁茶楼,虽然精致,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大概缺的就是这种随性吧,毕竟喝茶本不该有太多规矩。
临走时看见院角的石榴树结了果,店主说等秋天熟了可以摘来泡酒。朋友已经和她说好,下周末要带那饼舍不得开的九十年代老茶来。我盘算着是不是也该翻翻柜子,找找那盒忘了年份的白茶。
这样的地方确实难得,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小小驿站。推门进来是烟火人间,关上门便是自己的山水茶香。或许我们爱的不仅是那盏茶汤,还有这份能安放爱好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