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
那天在菜市场听见张阿姨扯着嗓子跟人聊天,说她闺女同学家的孩子,一口气打了叁个小时电话,话费直接扣了五百块!我当时正挑着西红柿,手一抖,差点把摊主的二维码扫到地上。
这事儿听着就邪乎。现在谁还按分钟算电话费啊?不都是微信语音连着飞颈蹿颈,一唠能唠到后半夜。五百块够买多少斤排骨了?这孩子到底在跟谁通话,能值这个价?
电话那头到底是谁
我后来拐弯抹角打听了一下,原来这密山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是真的。孩子叫小军,初二,平时挺内向一孩子。那叁个小时里,他居然是在跟省城一位挺有名的数学竞赛老师通电话。
小军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那天他偷偷拿了妈妈放在抽屉里的生活费,说是要交补习班资料费。结果呢?资料费是假,打电话请教题目是真。那老师时间排得满,只有晚上九点后有半小时空档,但小军问题太多,老师也没掐着表,一来二去就聊开了。
“那道几何辅助线,老师一说我就懂了!”小军后来跟要好的同学这么说,眼睛亮晶晶的。可等他妈发现银行卡里少了五百块,那份亮晶晶就成了泪汪汪。
这事儿你说怪谁?怪孩子不懂事乱花钱?还是怪现在教育资源这么紧张,好老师都集中在城里,乡镇孩子想请教问题都得按分钟计费?
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小军爸爸从工地赶回来,本来抄起扫帚想揍人,可看见儿子桌上那份被红笔圈画得密密麻麻的试卷,手又放下了。那叁个小时里,小军不仅问了几何,还把期中考试错的代数题全搞明白了。
“你知不知道这五百块够家里用多久?”爸爸憋了半天,只问了这么一句。小军低着头,声音跟蚊子似的:“我知道...但那些题我不会做,晚上都睡不着。”
后来那老师知道了情况,居然把钱退回来了,还说要免费给小军做线上辅导。这事儿在密山这小地方传开了,有人说小军运气好,有人说老师人好,但更多人在琢磨——要是学校里的老师能多解答些问题,孩子至于这样吗?
想想也是,现在乡镇中学一个班五六十人,老师忙得团团转。下课铃一响,办公室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孩子排半天队也问不上一个问题。
这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的事儿,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往里想想,是不是也戳中了什么?就像我邻居说的:“现在养孩子,哪哪都要钱,连问个作业都要付‘专家咨询费’了。”
小军现在成了学校的“名人”,不过不是因为他花了五百块打电话,而是接下来的月考,他数学从七十多分蹦到了九十五。这事儿挺耐人寻味的——那通电话的效果,好像比一整个学期的补习班都管用。
那天在街口碰见小军妈,她正要去邮局给那位老师寄本地特产。“人家把钱退回来了,咱不能不懂人情世故。”她这么说的时候,脸上表情复杂,既心疼那差点没了的五百块,又感激老师的善意,还带着点对儿子突然开窍的欣慰。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个热爱学习的孩子,都能轻易得到指点该多好。就像我闺女,昨晚对着物理题发愁到十一点,我除了干着急什么忙也帮不上。也许下次...算了,我可舍不得那五百块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