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品茶上课微信,辉县茶艺学习交流群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辉县品茶上课微信的事儿,说有个茶艺学习群特别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也扫码加了进去,没想到还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群主是位有二十年经验的老茶人,大家习惯叫他李老师。他从不讲那些玄乎的理论,开口就是接地气的实操经验。记得第一次上课,他拿着玻璃杯边冲泡边讲解:“看这片辉县本地茶树鲜叶,它在80度水温里就像伸懒腰,慢慢舒展开来。”说着把茶杯凑到摄像头前,叶片在水中起伏的纹路清晰可见。
从烫杯温具到品出岩韵
以前觉得泡茶就是热水冲一下,进了辉县茶艺学习交流群才发现处处是学问。光是烫杯这道工序,李老师就演示了叁遍:“这不只是清洁,更是唤醒茶具的过程。你们听——”他轻轻敲击温过的盖碗,“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群里瞬间刷起一排“原来如此”的表情包。
最让我惊喜的是实践环节。上周讲岩茶时,李老师让我们提前准备两个不同产地的茶叶。当屏幕上同时出现六组对比冲泡的画面,他挨个指点:“左边这杯汤色橙黄透亮,右边明显浑浊,问题就出在注水手法上。”这种即时的互动反馈,比看书自学强太多了。
现在每天睡前翻聊天记录成了习惯。昨天还有茶友分享用当地山泉水冲泡的经验,配上咕嘟咕嘟的煮水视频,仿佛能闻到隔着屏幕飘来的茶香。群里从大学生到退休老人都有,但聊起茶来完全没代沟。上次讨论存茶方法时,00后小姑娘提出的真空分装法,让老茶客们都直呼学到了。
其实让我坚持下来的,不仅是学到的知识,更是那种被茶香包裹的亲切感。有次感冒喝不出茶味,群里马上有人教我用老陈皮煮水喝。捧着热气腾腾的杯子,看着不断跳出的暖心建议,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以茶会友”。
今天李老师又在群里发了个短视频,镜头里他正在茶山查看新芽长势。翠绿的茶园映着朝霞,他弯腰抚摸茶叶的样子,让人想起关照庄稼的老农。或许这就是辉县品茶上课微信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让传统的茶艺变得触手可及,就像邻家伯伯在手把手教你认识这片树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