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巷品茶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4 07:10:34 来源:原创内容

衢州女子学院后墙外藏着条老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下午四点半的光景,夕阳斜斜地打在爬满爬山虎的院墙上,把整条巷子染成蜜糖色。我总爱这个时辰来,不为别的,就为找那个总穿着靛蓝布衣的阿婆讨杯茶喝。

阿婆的茶摊摆在巷子转弯处,那里有棵年岁不小的桂花树。说是茶摊,其实就两张方桌、几把竹椅,还有个冒着热气的红泥小炉。第一次来时我好奇地问:“阿婆,您这茶具怎么都是粗陶的?”她正往壶里注水,水汽氤氲中抬头笑了笑:“姑娘,好茶不在器,在心意。”

茶香里的旧时光

今天我要的是本地特产的开化龙顶。阿婆不紧不慢地烫杯、投茶、闻香,每个动作都像在完成什么仪式。茶叶在杯中舒展时,她突然说:“叁十多年前,我也在这条巷子里卖茶。”我捧着温热的茶杯,听她絮絮地讲起从前。

那时候巷子口还有家书店,总有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来买《诗刊》。每次路过茶摊,他都会要最便宜的绿茶,坐在离阿婆最近的位置看书。后来他成了女子学院的文学课老师,依然常来喝茶,直到叁年前退休搬去了省城。“去年他还托人捎来两包明前龙井,”阿婆擦着茶杯,“说是在杭州买的,可我尝着,总觉得不如咱们本地的茶有味道。”

难怪总觉得阿婆的茶不一样。她会在春茶里加几朵杭白菊,夏天往凉茶里扔几片薄荷,秋风起了就在茶桌上摆一碟桂花糖。这些小心思,大概就是她说的“心意”吧。

正说着,几个扎马尾的女生叽叽喳喳地跑来。“阿婆,老规矩!”她们熟门熟路地搬椅子,把书包往墙角一放。其中戴眼镜的姑娘从包里掏出笔记本:“今天在图书馆怎么也写不出实验报告,还是这儿舒服。”

巷子里的悄悄话

穿红裙子的女生吹着茶汤上的热气:“我男朋友昨天居然说...”话到一半突然刹住,警觉地瞟了我一眼。几个姑娘互相推搡着笑作一团。阿婆提着铜壶走过来添水,眼角笑出细密的皱纹:“放心,在我这儿说的话,都让茶香卷走了。”

确实,这条学院后巷像被施了魔法。墙内是窗明几净的教室,姑娘们捧着课本匆匆赶课;墙外时光却慢了下来,连麻雀都敢蹦到脚边啄食碎饼干。穿红裙的姑娘终于压低声音继续说下去,不时爆发出轻快的笑声。她们讨论着难懂的微积分,抱怨食堂总爱做苦瓜炒蛋,商量周末要不要去水亭门看夜景。

茶续到第叁泡时,她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戴眼镜的姑娘突然说:“等毕业了,肯定会想阿婆的茶。”另外几个突然安静下来,有个短发的轻轻“嗯”了一声。

阿婆正在往炉子里添炭,火星噼啪跳了两下。她头也没抬:“树还是这棵树,巷子还是这条巷子。”姑娘们互相看了看,又笑起来,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巷口。

我杯里的茶已经凉了,桂花香却更分明。忽然明白为什么总觉得这里的茶特别——阿婆把整条巷子的故事都泡进了茶里。那些青春的烦恼、年少的悸动、岁月沉淀的温情,都比茶叶本身更值得细品。

暮色渐浓,我起身告辞。阿婆正在收晾在竹匾里的柑橘皮,说要给我留着做陈皮红茶。走出很远回头,还看见她佝偻的身影在桂花树下忙碌。茶香袅袅,仿佛能把整条学院后巷的时光都凝住,让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无论走多远,都还记得这个可以安心喝杯茶的角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