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品茶上课群,深圳茶艺学习交流圈
最近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加入了深圳品茶上课群,这个名字乍一听还挺有意思的。我记得第一次在微信群里看到这个名称时,还以为是某种新型培训机构。点进去才发现,原来是个专门组织茶艺活动的同城兴趣小组。
上周末我终于抽出时间参加了他们在大冲商务中心组织的线下活动。推开门就闻到满室茶香,二十多人围着长条茶桌坐着,有穿汉服的小姐姐正在表演盖碗茶艺。主持人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茶客,大家都叫他陈老师。他边冲泡凤凰单丛边和我们聊天:“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一辈的爱好,其实在深圳这样的快节奏城市,年轻人更需要找个让心慢下来的方式。”
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
刚开始我连茶具都认不全,把茶海说成“那个木盘子”,惹得旁边的小姑娘捂嘴直笑。但在这里没人会觉得你问的问题幼稚,有个做程序员的男生告诉我,他最初连绿茶和铁观音都分不清,现在居然能品出不同山场的岩茶风味了。
在深圳茶艺学习交流圈里,最让我惊讶的是大家的职业构成。除了常见的白领、教师,还有外卖骑手、网红主播甚至外卖小哥。有个送餐的小哥说,他每天经过那么多写字楼,最期待的就是周末能来这里安安静静喝杯茶。
陈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茶桌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平等场所。”确实,不管你是公司高管还是普通职员,在这里都要遵循同样的冲泡流程,等待同样的出汤时间。这种奇妙的仪式感,让忙碌的深圳人找到了难得的共鸣。
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发现自己泡茶时手腕稳多了。更重要的是,居然通过这个圈子认识了现在的室友。那天她坐在我对面练习茶艺,手法生疏得把茶水洒了一桌。我正好记得老师教的技巧,就帮着调整了下执壶姿势。后来聊天才发现,我们都在科技园上班,而且都在找合租伙伴。
现在我们的公寓里常备着茶具,周末约上叁五茶友来家里品茗成了新习惯。上周试了款今年的明前龙井,迎着阳台吹来的晚风,大家聊着工作和生活,那种感觉比在酒吧聚会舒服多了。
深圳品茶上课群每个月都会更新主题,有时是宋代点茶体验,有时是乌龙茶专题。我发现很多参与者都和我一样,最初只是好奇,后来慢慢爱上了这种带着文化底蕴的休闲方式。在遍地咖啡店的深圳,这些飘着茶香的小空间,反而成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新选择。
前两天看到群里在筹备中秋茶会,说是要在梧桐山下找个院子,边赏月边品陈年普洱。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毕竟在这种快节奏的城市里,能找到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实在难得。也许这就是深圳茶艺学习交流圈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不仅教我们如何品茶,更教会我们如何在忙碌中寻找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