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哪个巷子有姑娘,柳州哪里巷子有女子
走在柳州的街头巷尾,总能听见有人带着好奇打听——柳州哪个巷子有姑娘?这话乍一听让人摸不着头脑,细想又觉得挺有意思。其实啊,问这话的人多半不是真要找什么姑娘,而是想感受这座老工业城市里那些藏着人情味的角落。
我有个在柳州长大的朋友老李,每次聊起这个话题就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一起。“你们这些外地人总爱问柳州哪里巷子有女子,”他端着搪瓷杯慢悠悠地说,“其实每条巷子都有啊!清晨卖豆花的阿妹,黄昏教孙子下棋的奶奶,晚上跳广场舞的阿姨...”
巷子里的烟火日常
这话倒是一点不假。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穿过青云菜市旁那条湿漉漉的小巷。五点半,巷口早餐摊的蒸笼已经冒着白茫茫的热气。系着围裙的老板娘正麻利地包着糯米饭,她女儿坐在小凳上帮忙收钱。“阿姨,今天多加根香肠呗?”熟客笑眯眯地打招呼。姑娘抬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知道啦,您天天都这么吃也不腻。”
往前走两步,理发店刚开门。六十多岁的陈师傅拿着扫帚在门口清扫,他孙女正在里屋整理毛巾。这姑娘大学放暑假回来帮忙,偶尔还会教邻居小孩写作业。“我们这条巷子啊,”陈师傅边扫边说,“从早到晚都热闹。早上买菜的大姐,中午送外卖的小妹,晚上下班回来的年轻姑娘...”
说来也怪,明明是在聊柳州哪个巷子有姑娘,可走着走着,倒像是在看这座城市的生活画卷。
老街新貌
下午我又转到文惠桥下的老巷子。这里和早上那条巷子完全不同——青石板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墙角的叁角梅开得正艳。几个年轻姑娘坐在巷口的奶茶店里,手上拿着图纸在讨论什么。凑近一听,原来是在商量怎么改造老房子。
“保留这些老砖墙,”扎马尾的姑娘说,“但里面要做得舒服些。”她在广州学设计,去年回来开了这家店。“总有人问柳州哪里巷子有女子在做创意,”她笑道,“其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我们这条巷子最近开了叁家工作室呢。”
正说着,对面走来个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她熟练地和奶茶店老板打招呼:“小雅,晚上社区活动你来不来?教大家做手工的那个。”
“来啊!把我算上。”
看着她们说说笑笑,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柳州哪个巷子有姑娘?每条巷子都有,只是她们不再是需要被寻找的风景,而是这座城市正在生长的新鲜力量。
天色渐晚,我顺着滨江路往回走。灯光次第亮起,把柳江映得波光粼粼。广场上果然聚满了跳舞的人,领舞的阿姨动作标准,后面的队伍整齐划一。有个小姑娘在队伍最后面笨拙地模仿,旁边的奶奶耐心地纠正她的动作。
“你看,”不知什么时候老李也来了,他指着跳舞的人群,“早上你们问柳州哪个巷子有姑娘,现在这不都是?”
我忽然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女人们,早就把生活的舞台从深闺小巷搬到了寻常街巷。她们在巷子里出生、长大、老去,又在巷子里创造着新的生活。所以下次要是再听见有人问柳州哪里巷子有女子,或许可以这样告诉他——去那些飘着饭香的巷子,去那些传来笑声的巷子,去那些亮着灯光的巷子。每条巷子里,都有这座城市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