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同城喝茶上课,桂平本地品茶学习交流
前几天路过西山脚下,看见新开的茶艺教室挂着一块挺有意思的牌子——"桂平同城喝茶上课"。当时心里就琢磨,这年头连喝茶都能正儿八经开课了?正好周末闲来无事,便揣着几分好奇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
教室里氤氲着淡淡的茶香,十来个人围坐在长条茶桌前。教茶道的老师是位穿着棉麻衬衣的大姐,她正在演示如何温杯烫盏。"咱们桂平人喝茶啊,不能光图解渴",她边说边将紫砂壶高高提起,琥珀色的茶汤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要感受手心的温度,听水流的声音。"
在茶香里遇见老朋友
没想到在这儿碰见了住同个小区的张姐。她冲我眨眨眼:"每个周末都来,比上班还积极。"她告诉我,自从参加了桂平本地品茶学习交流,不仅学会了区分六堡茶和本地西山茶,还认识了不少街坊邻居。坐在旁边的退休教师老陈接话:"以前总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现在发现年轻人比我们还积极。"
确实,我注意到茶席间坐着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个染着栗色头发的女孩正认真地记录水温,她说现在周末宁愿来这儿喝茶,也不想刷手机度日。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将闻香杯凑近鼻尖的模样,我突然觉得,这种慢节奏的聚会,反而让年轻人找到了真实的生活感。
茶碗里的城市记忆
老师给我们续上第二泡茶时,讲起了桂平人喝茶的变迁。她说记得八十年代那会儿,街边都是大碗茶,两分钱管饱。后来时兴起了功夫茶,家家户户都备着整套茶具。再到如今,大家又开始追求更地道的品茶方式。"这不只是喝茶,"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是在找回咱们桂平人自己的生活节奏。"
窗外传来摩托车驶过的声音,窗内茶香袅袅。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用这样一种方式重新认识生活,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总爱用搪瓷缸泡浓茶,那滋味虽苦,却承载着太多回忆。
第叁泡茶时,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对面的大叔说起他每年清明前后都要去西山采野茶,旁边戴眼镜的小伙子则在咨询开店的事。茶香缭绕中,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杯茶产生了奇妙的联结。张姐悄悄告诉我,上个月他们几个茶友还自发组织了茶山徒步,边说边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漫山遍野的茶树,还有大家灿烂的笑容。
临走时,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小包本地西山茶。我提着那袋茶叶走在暮色里,想着下周要不要把父亲也带来体验体验。他总说现在的生活太浮躁,或许这样的桂平本地品茶学习交流,正适合他这样怀念慢生活的人。转过街角,晚风送来隐约的茶香,仿佛整座城市都沉浸在这份宁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