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周边是否存在200元的感情
昨晚在小面馆吃刀削面,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在聊天。穿蓝衬衫的那个用筷子敲着碗边,半开玩笑地问:“你说,现在大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
这话让我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200块钱能做什么呢?差不多是两顿火锅,半件衣服,或者从城东到城西打十趟车的路费。要是放在感情里,连一束像样的花都买不起。
街角那对卖红薯的夫妻
我家小区门口有对河南来的夫妻,每天下午准时推着烤红薯车出现在街角。有天特别冷,女的把手缩在袖子里跺脚,男的突然跑开了。回来时手里拿着杯热奶茶,还有支略显寒酸的塑料花。“今天是你跟我来大同整五年,”他挠着头,“花是奶茶店送的,别嫌弃。”女人接过来,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
那杯奶茶12块,塑料花没花钱。但那一刻,他们让周边是否存在200元的感情这个问题,突然有了温度。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动不动就是星级餐厅、限量款礼物。确实,大城市里200块钱可能刚够看场电影吃个爆米花。但你说感情这东西,真能用价钱衡量吗?
老巷子里的婚介所
我认识个在老旧小区开婚介所的大姐,她说了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来我这儿登记的人,条件好的开口就是要有房有车。反而是那些踏实过日子的,问的都是‘人老不老实’、‘会不会疼人’。”她翻着厚厚的登记本,“上周成了对,俩人第一次见面就在公园长椅上聊了一下午,喝完矿泉水还把瓶子带走去卖废品。现在天天一起在早市卖豆腐。”
这么看来,大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或许换个角度想,真正的情感从来不在价格标签上。那些计较着约会该花200还是2000的人,可能在起点就想错了方向。
隔壁桌的对话还在继续。“上周我给她买了支口红,二百多块呢,”另一个穿运动服的年轻人说,“可她收到时连笑都没笑一下。”蓝衬衫同伴叹了口气:“我女友说想去新开的网红餐厅,我查了查人均叁百多,这个月已经第叁回了。”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和女朋友挤在八平米出租屋的日子。那时最奢侈的就是周末去买菜自己做饭,二十块钱能做两菜一汤。有次她过生日,我用省下的饭钱买了条围巾,98块。她围上后在镜子前转了整整十分钟。
现在那条围巾早就褪色了,可她还收在衣柜最里面,用塑料袋仔细包着。
所以说啊,感情这东西,价格和价值从来不是一回事。200块钱的爱情,不是说你真的只花两百块,而是有人愿意把仅有的两百块都花在你身上。有人揣着两千块只舍得给你两百,有人只有两百却愿意全都给你,这能一样吗?
走出面馆时,夜已经深了。街边那对卖红薯的夫妻正在收摊,男人把烤炉搬上叁轮车,女人把剩下的一个红薯掰成两半,递给他大的那块。这个夜晚,大同的街头很冷,但那半块红薯冒出的热气,却让人感觉特别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