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小妹300联系电话,汉川女孩叁百联系方式
最近我手机里收到一条消息,问我知不知道汉川小妹300联系电话。说实话,当时我就愣住了,这组数字看着眼熟,可一下子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放下手机,我琢磨着这事。汉川是我老家隔壁县,那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在外地工作。这个“300”的数字组合,乍一看像是某种服务热线,但仔细想想又不太对劲。
街坊邻居的闲聊
周末回老家,正好碰见隔壁王阿姨在院子里择菜。她家闺女前年就去汉川打工了。“阿姨,您知道汉川小妹300联系电话是啥意思吗?”我凑过去帮忙,顺便问了句。
王阿姨手里的豇豆啪嗒一声掉进盆里,“哎哟,你可算问对人了!”她擦了擦手,“这事儿啊,得从咱们社区去年组织的劳务输出说起。”
原来,去年汉川和咱们这儿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组织了300名年轻女性到汉川的服装厂工作。为了方便她们和家人联系,社区就整理了一份汉川女孩叁百联系方式的名册。
“那名册就在社区服务中心放着呢,”王阿姨指了指路口那栋小楼,“谁家想联系在汉川的闺女,去那儿查就行。不过现在年轻人都在微信群里联系了,那名册好久没人翻啦。”
一个意外的发现
出于好奇,我还是去了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档案柜里取出那本已经有些卷边的名册,果然,封面上工整地写着“汉川女孩叁百联系方式”。
翻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记录着每个人的姓名、在汉川的工作单位,还有紧急联系人的电话。我注意到,每个联系方式后面还用铅笔标注着“已加群”的小字。
正在翻看时,进来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说是要更新联系方式。“直接在群里蔼管理员就行啦,”工作人员笑着提醒她,“现在谁还跑来跑去的呀。”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妈非让我来一趟,说不放心。”她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微信,“我们有个‘汉川小妹互助群’,有什么事在群里喊一声,比打电话还快呢。”
数字背后的温度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汉川小妹300联系电话的事。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了,但这个号码组合依然在邻里间口耳相传。
隔壁李叔听说我在打听这事,特地来找我。“你别看现在年轻人用微信,”他说,“去年我闺女在汉川生病,就是靠这个汉川女孩叁百联系方式找到她室友的。”他回忆道,那天晚上他打不通女儿电话,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靠着社区那名册上的备用电话联系上了。
说来也巧,前几天我又收到朋友消息,还是问汉川小妹300联系电话的事。这次我算是能说清楚了:这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联系名册,更是外出务工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
现在想想,这个看似普通的号码组合,承载的是300个家庭的牵挂,也是社区邻里互帮互助的见证。虽然名册已经泛黄,但那份温暖依然在手机屏幕间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