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火车站小巷子200一次,附近街巷同价服务
江门火车站附近这片老巷子,白天人来人往挺热闹,可一到傍晚,巷口总有几个大姐倚着电瓶车闲聊。有次我赶夜车回来,刚出站就听见她们压低声音招呼:"住宿吗?便宜,200一次。"这话听着含糊,既像说旅馆,又像暗示别的。
巷子深处的灯光昏黄,晾衣绳横七竖八挂着衬衫,空调水滴答落在青苔上。我常想,这200块对她们意味着什么?可能是孩子一天的补习费,也可能是半个月的菜钱。有回看见个穿校服的男孩蹲在巷口写作业,他妈就在叁米外和路人搭话。那孩子写字特别用力,橡皮擦把作业本都擦破了。
藏在市井里的生计
街角便利店老板老陈倒是见怪不怪:"这价钱在附近街巷都差不多。去年扫黄打非之后,明面上的会所都关停了,现在反而更隐蔽。"他边说边整理货架,"有些女人白天在厂里车衣服,晚上就来站会儿,比加班挣得多。"
我遇到过个四十来岁的女人,鬓角都白了还在巷子里转悠。她说以前在制衣厂,现在机器换人,只好出来找活路。"200块钱看着不多,可要是每天能接两单,比在流水线强。"她攥着褪色的帆布包,"就是总得躲着点,看见穿制服的心里就发慌。"
这些藏在市井角落的200元交易,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存在。附近居民早习惯了,下班回家遇上还会点头打个招呼。有次听见两个阿姨在菜市场闲聊:"张姐家闺女最近没出来,说是谈对象了?""哪是啊,去电商平台做客服了,就是工资才叁千多..."
夜色渐深时,巷子里的动静反而多了起来。拖鞋声、开门声、压低的笑语声,混着隔壁麻将馆的洗牌声。偶尔有醉汉晃进巷子,很快就会被相熟的大姐扶出来:"今天没空位了,去别处看看吧。"
这片老城区正在改造,巷子那头已经围起施工挡板。不知道等新商场建起来,这些200元的故事会不会换个地方继续。也许在某个城中村的楼道里,也许变成更隐蔽的网络交易,但那些为生活奔波的人,总会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