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学生品茶工作室,学子茶艺交流空间

发布时间:2025-11-03 04:15:52 来源:原创内容

霍林郭勒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窗外飘着细雪,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几个学生围坐在木桌旁,看着热水注入白瓷壶,茶香随着蒸汽缓缓升起——这是霍林郭勒学生品茶工作室每周五的固定光景。

大二学生巴图第一次来这里纯属偶然。“那天路过活动中心,闻到一阵特别香的茉莉花茶味,就推门进来了。”他笑着说,手指轻轻转动着茶杯,“没想到这一坐就是大半年。”现在他不仅能分辨出龙井的豆香和铁观音的兰花香,还学会了如何用蒙语向家乡的爷爷奶奶介绍各种茶叶。

茶香里的相遇

工作室的发起人其实是个数学系的女生阿茹娜。她发现很多同学假期返校后,都会带家乡的茶叶来分享。“既然大家都对茶感兴趣,为什么不弄个固定的地方呢?”她在学生事务中心填了张表格,没想到第二周就批下来了。

现在的品茶工作室已经不只是喝茶的地方了。上个月,他们搞了个“茶叶地图”活动,每个同学都在地图上标记自己家乡的茶叶。来自杭州的同学带来了明前龙井,福建同学分享了大红袍,本地的同学则拿出了醇厚的奶茶砖。“那天我们尝了七种茶,”阿茹娜回忆道,“最后大家都笑称舌头要‘罢工’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个学子茶艺交流空间还促成了几次特别的聚会。美术系的同学来这里写生,记录了泡茶时的专注神情;文学院的学生在旁边安静地写作,说茶香能让灵感更活跃。甚至有位教授偶尔也会来坐坐,和大家聊聊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其实泡茶和做实验很像,”化学系的额尔登说,“水温、时间、茶叶量,每个变量都会影响最后的口感。”他正在设计一个小实验,想弄清楚为什么同一批茶叶,用不同材质的壶泡出来味道会略有差异。

随着工作室的名气渐渐传开,来这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来放松心情,有的来结交朋友,还有的单纯被茶点的香气吸引。负责茶点制作的苏日娜最近在研究如何把传统的奶豆腐做成不同形状,让它们在配茶时既好看又好吃。“看着大家开心地喝茶吃点心,我就特别满足。”她边说边把新烤的饼干摆进盘子。

这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空间,渐渐成了校园里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像正式的社团那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更像是个随时欢迎大家的客厅。窗台上的绿植、墙面上同学们手写的茶诗、角落里那摞被翻旧了的茶文化书籍,都在诉说着这里发生的故事。

夜深了,活动室里只剩下两叁个同学还在轻声交谈。茶壶里的水又烧开了,白色的水汽在灯光下缓缓上升,像是要把这些美好的时光都凝聚在空中,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推荐文章